当突如其来的车祸、坠落、爆炸或高空坠物等意外发生时,人体多个部位同时受到严重创伤,这就是医学上常说的“严重多发外伤”。这类伤情往往危及生命,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在黄金抢救时间内丧命。而在生命的关键时刻,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正是抢救“多伤患者”的主战场。本文将带您走进EICU,了解严重多发外伤是如何被科学、高效地抢救的。
一、什么是严重多发外伤?
多发外伤是指两个及以上解剖部位受到严重创伤,且每个损伤都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常见的组合包括:
颅脑+胸部创伤:如颅内出血合并肋骨骨折、肺挫伤;
腹部+四肢损伤:如肝脾破裂伴大腿骨折;
骨盆+脊柱损伤: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和瘫痪;
复合伤:如车祸导致头部、胸腔、腹腔、骨盆等多处受伤。
多发外伤的特点是: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多发外伤为何凶险?
1.大出血
腹腔、胸腔、骨盆出血隐匿性强,外观不明显,但可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引发失血性休克。
2.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创伤引发炎症风暴,短时间内肺、肝、肾等多个器官可能“依次失守”。
3.呼吸衰竭
如气胸、血胸、肺挫伤等,可能导致呼吸窘迫,甚至缺氧性脑病。
4.颅脑损伤
脑出血或脑挫裂伤可能在几小时内迅速恶化,造成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5.并发感染
创口污染、肠道破裂等可造成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是晚期致死的重要因素。
因此,多发外伤不是“单纯叠加”,而是一场全身范围的生理危机,需立刻送入EICU集中处理。
三、EICU的黄金救治策略:争分夺秒,精准施救
EICU不同于普通急诊或ICU,它是连接抢救与重症管理之间的“桥梁”。在EICU中,针对严重多发外伤,救治流程强调“快、准、稳”。
1. 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
一旦明确是多发外伤,院前急救系统提前通知医院,EICU、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团队同步准备,进入战备状态。
患者一到医院,马上开启“绿色通道”:
不排队、不等候,先抢救再挂号;
床边快速评估生命体征和损伤部位;
实施初步止血、固定、吸氧、输液等生命支持措施;
同步安排CT、超声等检查。
2. 应用“损伤控制策略”(Damage Control Strategy)
对多发伤患者,不能一味追求一步到位的修复,而应遵循“救命优先”的理念,采取分阶段治疗策略:
初期控制(前6小时)
止血、恢复血流、维持氧供;
控制体温、避免酸中毒和凝血障碍;
实施简易外科操作,如腹腔填塞止血、骨折临时固定。
中期稳定(6-24小时)
进入EICU,持续生命支持;
纠正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严密监测器官功能。
后期修复(24小时后)
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骨折复位、器官修复、重建手术。
这一策略避免了在全身不稳定时进行大手术导致进一步崩溃,是现代创伤救治的重要转变。
四、EICU中的“关键技术”:如何做到滴水不漏?
在EICU,救治多发外伤患者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生死。
1.多学科协作(MDT)
神经外科:处理颅脑损伤;
胸外科/普外科:处理胸腹部内伤;
骨科:骨盆、四肢创伤;
麻醉与重症医学:生命体征维稳;
影像医学科:快速诊断出血部位。
EICU发挥的是“统筹调度中心”的作用,快速组织多学科评估,统一行动。
2.快速评估与分级
采用国际公认的ATLS创伤评估系统,从ABCDE(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暴露)五大方面,迅速判断优先级,确保“谁最危急,谁最先救”。
3.床边即时监测
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测;
床旁超声快速排查腹腔/胸腔出血;
快速血气分析、凝血功能、乳酸水平判断休克程度。
4.快速补液与输血
EICU内配有应急血库,启动大出血应对程序,争分夺秒进行:
平衡液快速补充;
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按1:1:1比例精准输注;
使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稳定血压。
5.精准控温与镇痛镇静
防止高热加重脑损伤,采用体外降温设备;使用镇静药物避免躁动加重出血或颅压升高。
五、患者家属应该做些什么?
配合治疗,不慌不闹:保持冷静,信任EICU团队的专业判断;
提供详细病史信息: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服用抗凝药物等;
签署急救同意书:EICU常需在分钟级时间内做手术决策;
配合心理安抚与后续转科计划:家属的稳定情绪也是患者康复的保障。
结语
严重多发外伤是医学界最复杂、最危险的病种之一。死亡的天平,可能就在几分钟内倾斜。而EICU,就是为这样的生死时刻而存在。从创伤现场到EICU的这一段“生死之旅”,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极高的专业水平与配合速度。科学分诊、精准评估、多学科联合、持续监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战争,那么EICU就是前线阵地,而医护人员,就是奋战不息的战士。对于严重多发外伤患者来说,EICU,不仅是重症的终点,更是希望的起点。
(陈勇 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 EICU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