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来得总是猝不及防。车祸、跌倒、运动碰撞、打架斗殴……这些突发事故可能导致面部骨折。当你照镜子发现脸部肿胀、变形、淤青,甚至嘴巴歪了、眼睛睁不开,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我还能恢复原样吗?”
别急,面部骨折并不是“毁容”的判决书。现代医学早已能通过精准的治疗手段,帮助大多数患者恢复外观和功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面部骨折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面部骨折?
面部骨骼就像一张立体拼图,由眼眶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额骨等多个骨块拼合而成。这些骨头共同支撑起我们的五官,让我们能咀嚼、说话、微笑、做鬼脸。面部骨折就是指这些骨头因外力撞击出现裂缝、错位、碎裂,导致结构和功能受损。
根据部位不同,常见的面部骨折包括:
鼻骨骨折:最常见,表现为鼻梁变形、出血、肿胀。
眼眶骨折:可能导致眼球下陷、复视(重影)、眼睑瘀血。
颧骨骨折:会造成脸部不对称、面部塌陷。
上颌骨骨折:影响咬合、说话、进食。
下颌骨骨折:可能使下巴偏斜、嘴张不开、牙齿错位。
二、面部骨折有哪些典型症状?
不同骨折部位,症状各异,但常见表现包括:
肿胀变形:面部局部肿起,有明显错位、塌陷或“歪斜感”。
淤血出血:眼睑、口腔、鼻腔出血,甚至出现“熊猫眼”。
功能受限:嘴巴张不开、咬合不齐、视物重影、感觉麻木。
疼痛剧烈:尤其在咀嚼、说话、触碰时加重。
如果伴随头晕、恶心、意识模糊,还需警惕颅脑损伤的可能。
三、面部骨折能恢复原样吗?
这个问题,大家最关心。答案是——多数情况下,经过科学治疗和及时干预,面部骨折是可以恢复接近原样的!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和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共同进步,使面部骨折的治疗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无论是功能恢复还是面容重塑,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但前提是:及时治疗+合理康复。
四、面部骨折如何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微骨折)
休息与观察:如鼻骨轻度骨折、眼眶无移位骨折等。
冷敷消肿:72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
口服止痛药、抗生素:防止感染,缓解不适。
优点:无需手术,风险小。
缺点:恢复较慢,外形改善有限。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中重度骨折)
复位固定:将错位骨片准确复位,并用钛板或螺钉固定。
隐蔽手术入路:减少创伤和疤痕。
重建术:对于严重塌陷或缺损者,可植入人工材料或自体骨重建面部轮廓。
手术不仅关注“复位”,还要精确到毫米级别地“还原美观”,并保留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
五、恢复过程要多久?注意什么?
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程度而异,一般分三个阶段:
1.急性期(1~2周)
肿胀最明显,需冷敷、抗感染。
少说话,禁食硬物。
2.恢复期(3~6周)
骨头逐渐愈合,换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
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3.重建期(6周后)
适当按摩帮助组织软化,防止疤痕增生。
做面部表情训练、咀嚼肌锻炼。
必要时进行正畸或整形微调。
温馨提示:若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复视或咬合异常,要及时复查。
六、面部骨折后会留疤吗?会“变丑”吗?
现代手术大多采用隐蔽切口,如口内切口、发际线切口,尽量避免面部外露疤痕。对于必须开刀的部位,也会在术后辅以疤痕修复、医学美容、激光治疗等措施,大多数人不会留下明显疤痕。
至于“会不会变丑”,关键在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面部骨折拖延不治,可能导致骨骼塌陷、五官偏移、表情僵硬等问题。而规范治疗后,超过80%的患者可以恢复接近原貌,甚至通过重建术达到比原来更协调的外形。
七、如何预防面部骨折?
出行戴头盔、安全带:尤其是骑行和驾车时。
运动佩戴护具:篮球、搏击等高风险项目尤为重要。
控制情绪,避免冲突:意气用事只会让自己受伤。
防跌防摔: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要注意家庭环境安全。
结语
脸不仅是一个人的“门面”,更承载着自信、交流与情绪。当面部骨折发生,恐惧和焦虑难免。但你要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医学与时间合作的开始。只要及时就诊、科学治疗、精心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实现令人满意的恢复。甚至,经历一次重建,可能让你拥有更挺的鼻梁、更匀称的下巴、更协调的五官。所以,面部骨折了还能恢复原样吗?当然可以,只要你迈出正确的第一步。
(孟沙沙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