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哈欠或吃东西时,嘴巴一张开就“咔哒”一声?有时候伴随着疼痛、嘴张不大,甚至感觉咬合变得奇怪?这可能并不是“习惯性掉下巴”,而是一种被很多人忽视的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
一、什么是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简称TMJ(Temporomandibular Joint),位于耳朵前方,是人体最常用的关节之一。它连接着颅骨和下颌骨,让我们能够说话、咀嚼、打哈欠等。由于使用频率极高,这个小小的关节也特别容易出问题。
二、什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TMJ紊乱)是指影响颞下颌关节本身或其周围肌肉、韧带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
张嘴或闭嘴时关节弹响
嘴张不开或张得不够大
颌部疼痛、紧绷、咬合不正
面部、头部、颈部甚至肩部的放射性疼痛
耳鸣或耳部闷胀感
有统计表明,TMJ紊乱在成年人中发病率可达20%~30%,女性尤为常见。
三、为什么张嘴会“咔哒”响?
我们嘴巴张开时,颞下颌关节内的“关节盘”起着润滑和缓冲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关节盘随着下颌活动而平滑移动。但当关节盘发生移位,尤其是前移时,就会在关节活动时被“卡住”,形成关节弹响。
这种弹响可能是无痛的“单纯弹响”,但若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关节盘无法复位、关节僵硬、疼痛加剧,甚至形成“开口受限”。
四、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原因有哪些?
咬合异常: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关系紊乱,是诱发TMJ紊乱的重要因素。
不良习惯:长时间单侧咀嚼、咬笔、磨牙、夜间咬紧牙关等。
情绪因素:焦虑、压力大时,肌肉容易紧张,诱发颞下颌功能障碍。
外伤:面部撞击、拔牙、牙齿矫正不当等都可能损伤关节结构。
姿势问题:长时间低头、伏案、含胸驼背,都会导致头颈肌肉紧张,影响颞下颌关节的稳定。
五、张嘴弹响需要治疗吗?
如果你只是偶尔听到弹响,没有疼痛、不影响生活,可以先观察并改善日常习惯。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医:
弹响持续并加重
张口困难或疼痛
面部、耳周明显不适
感觉咬合位置发生变化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往往可以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关节病变。
六、如何缓解颞下颌关节弹响?
1.行为治疗:从习惯做起
避免过度张口:打哈欠时用手扶住下巴,防止张口过大。
戒除不良习惯:如咬笔、咬唇、托腮等。
均衡咀嚼:不要长期只用一侧牙齿咀嚼。
保持良好姿势: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时,注意头颈姿态。
2.热敷或冷敷
热敷:适用于肌肉僵硬或轻度酸痛,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
冷敷:适用于急性疼痛或肿胀,帮助减轻炎症。
3.关节松动训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练习:
张闭口训练:缓慢自然地张开和闭合口腔,保持下颌中线稳定,不偏向左右。
前伸下颌:轻微将下颌往前推,保持几秒后放松。
侧向移动:将下颌左右轻轻移动,幅度不宜过大。
每天做5分钟,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但要注意动作轻柔,不可强迫过度张口。
4.牙科干预
咬合调整:由专业牙医检查咬合情况,必要时进行正畸或咬合重建。
咬合垫(牙合垫):夜间佩戴可减少磨牙、缓解关节压力。
口腔修复:有些牙体缺损或缺牙患者可能需要种植牙或义齿恢复咬合功能。
5.物理治疗与中医调理
物理疗法:如低频电刺激、超声波、牵引治疗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针灸推拿:中医可通过针灸、推拿缓解肌肉痉挛,调整关节位置。
中药调理:对于虚火上炎或肝气郁结型患者,内服中药也可起到辅助调节作用。
七、颞下颌关节紊乱会越来越严重吗?
大部分轻度病例经过行为改变和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甚至恢复。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
关节盘永久性移位
骨关节炎
张口困难甚至闭口困难
因此,出现相关症状不要掉以轻心。
结语
颞下颌关节就像我们身体中的“隐藏齿轮”,虽然不易被注意,却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张嘴弹响不是小事,一声“咔哒”,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学会关注自己,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关爱关节,从“嘴”做起!
(孟沙沙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