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透析虽好,但不是“万能后悔药”
规律血液透析就像给身体请了个“临时清洁工”,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地清理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有些患者觉得:“反正毒素能透出去,吃啥喝啥无所谓!”这种想法可太危险了!血液透析再厉害,也代替不了真正的肾脏——正常肾脏24小时连轴转,能精细调节电解质、分泌激素,而透析机每次工作4小时,只能完成最基础的“大扫除”。
打个比方,透析机是“扫地机器人”,只能清理地面垃圾;肾脏却是“全能管家”,不仅打扫卫生,还能整理房间、调节温度。指望“扫地机器人”代替管家干活,显然不现实。如果透析后胡吃海喝,就像刚扫完地又撒一把垃圾,再强的机器也扛不住!
二、这些“饮食雷区”,碰不得!
1.高钾食物:藏在美食里的“隐形杀手”
透析患者的肾脏对钾的调节能力几乎为零,而钾离子一旦超标,就像给心脏埋了颗“定时炸弹”。常见的高钾食物里,香蕉、橙子、土豆、坚果都是“重灾区”。曾有位患者一口气吃了三根香蕉,结果血钾飙升,心跳乱得像打鼓,差点要抢救!
不是说完全不能吃高钾食物,而是要学会“精打细算”:用开水焯烫蔬菜能去掉一半钾;水果切成小块浅尝辄止;每天吃的高钾食物总量别超过拳头大小。
2.高磷食物:让血管变硬的“慢性毒药”
磷是骨头的“好搭档”,但透析患者排磷困难,吃多了会跑到血管和软组织里,让血管变得像老树皮一样僵硬。火锅、奶茶、火腿肠、各种加工零食,都是“磷含量大户”。有患者爱喝奶茶,结果磷高到骨头疼,走路都费劲。
想控磷,记住“三不原则”:不喝肉汤(磷全溶在汤里)、不吃内脏、不碰加工食品。实在馋了,可以选低磷的替代品,比如用土豆代替红薯,用鸡蛋清代替全蛋。
3.高盐食物:水肿和高血压的“幕后推手”
盐分就像身体里的“吸水磁铁”,吃多了不仅口渴,还会把水分牢牢锁在血管里。透析患者本身排水能力差,再吃咸的,水肿、高血压全找上门。有患者偷偷吃了顿咸菜配泡面,透析时体重飙升5公斤,超滤到头晕眼花。
控盐小技巧:用香料(葱姜蒜、柠檬汁)代替盐调味;买食品时看配料表,避开“钠含量”高的产品;实在想吃咸的,舔一口解馋就好!
三、透析患者的“饮食生存指南”
1.控制饮水量:和口渴“斗智斗勇”
透析期间喝水是“限量版”生活:前一天尿量+500毫升,就是当天的饮水上限。想喝水又怕超标?试试这些办法:
-含冰块:用小冰盒冻点冰块,含在嘴里慢慢化,解渴又省水;
-小口抿:把水倒进小酒杯,每次抿一小口,延长喝水的“幸福感”;
-嚼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渴错觉。
2.蛋白质摄入:要“优质”也要“适量”
透析会带走部分蛋白质,所以必须补充。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的蛋白质会产生更多废物,加重透析负担。建议优先选择“优质蛋白”:鸡蛋、牛奶、鱼肉、虾肉,每天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2-1.5克计算(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72-90克蛋白质)。
3.饮食搭配:像搭积木一样科学
早餐:一个鸡蛋+一小杯牛奶+一片全麦面包
午餐:100克清蒸鱼+半碗米饭+水煮青菜(焯水去钾)
晚餐:豆腐汤+半个馒头+凉拌黄瓜
加餐:一小把蓝莓(低钾水果)或一小块苹果
记住:食物种类越丰富越好,但每种都别贪多,就像搭积木,每种形状来一块,拼成健康的“饮食城堡”。
四、透析前后的“饮食禁忌”
1. 透析前:别吃太饱,避免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血液被引出体外,再加上脱水,容易引发低血压。如果透析前吃得太撑,肠胃大量供血,低血压风险更高。建议透析前1-2小时吃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蒸蛋。
2. 透析后:别急着“补身体”
刚透析完,身体还处于调整状态,这时候胡吃海喝容易消化不良。可以先喝一小杯温水,等1-2小时后,再正常进食。
五、患者常见误区:这些坑千万别踩!
✖误区1:透析能把毒素全透干净,随便吃!
真相:透析只能清除部分小分子毒素,对中大分子废物效果有限。吃得多,毒素产生得就多,长期下去会加速并发症。
✖误区2:不吃盐就能控制水分?
真相:完全不吃盐会导致低钠血症,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控盐≠无盐,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克即可。
✖误区3:多吃点补钙,骨头就结实?
真相: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盲目补钙会让钙和磷结合,反而加重血管钙化。补钙要遵医嘱,别擅自吃钙片!
六、血液净化室的“灵魂拷问”:我们为啥总盯着你的饮食?
作为主管护师,每次接诊都要“查户口”式问饮食:“这周吃香蕉了吗?”“喝了几杯奶茶?”这些追问不是多管闲事——太多患者因为饮食不当进了急诊:高钾导致心律失常、高磷引发骨痛、喝水过量诱发心衰……
规律透析是活下去的基础,而健康饮食是活得好的关键。记住:每一口食物都在影响透析质量,管住嘴,才能让透析这条路走得更长远!
(杨艳芝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净化室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