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液透析是怎么“清洗血液”的?

2024-06-08 19: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肾脏“罢工”了?先搞懂这位“人体污水处理厂”的日常

咱们身体里有一对超厉害的“污水处理厂”——肾脏。每天,它们要处理约180升血液,相当于把全身血液过滤30遍!正常肾脏就像精密的“全自动净化站”:肾小球是“初级滤网”,把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筛出来;肾小管是“智能回收机”,把有用的蛋白质、矿物质重新搬回血液里。

但如果肾脏因病“罢工”(比如尿毒症、慢性肾衰),麻烦就来了:代谢废物(像肌酐、尿素氮)堆得像垃圾山,水分潴留在身体里变成水肿,血钾、血钙等矿物质也乱成一锅粥。这时候,血液透析就像“临时救援队”,开着“人工肾脏”来救场了!

二、血液透析机:这台“洗血神器”到底长啥样?

走进血液净化室,最显眼的就是一排排“嗡嗡”工作的机器,它们就是血液透析机。别觉得它长得像科幻电影里的设备,拆解开看,其实是三个“核心成员”在组队干活:

1.透析器:血液的“超级滤网”

这是透析的“灵魂部件”,长得像根粗粗的火腿肠,里面塞满了数万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空心纤维管。纤维管内侧是半透膜,孔径小到只能让水分子、废物分子钻过去,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好东西”全被拦在外面。打个比方:它就像菜市场的细密渔网,只捞走小鱼小虾(废物),大鱼(有用成分)全放回水里。

2.透析液:废物的“诱捕器”

透析器旁边有两袋“神秘液体”——透析液。它的成分和正常血液很像,但少了废物(比如尿素氮),多了点调节电解质的“小配方”。当血液在纤维管里流,透析液在管外流,两边就像在玩“抢座位”游戏:血液里的废物浓度高,就会“自觉”穿过半透膜,跑到透析液里去,这就是透析的核心原理“弥散作用”。

3.血泵和管路:血液的“专属高速公路”

机器上“哒哒哒”转动的血泵,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发动机”。一根管子从患者手臂的血管引出血液,经过透析器“洗澡”后,再通过另一根管子送回体内。整个管路就像封闭的高速公路,全程无菌,避免血液“迷路”或被污染。

三、透析进行时:血液的“奇幻漂流”全记录

第一步:给血管“开通道”——内瘘或导管

要让血液顺利进出,得先给血管建个“收费站”。最常用的是“动静脉内瘘”:把手臂的动脉和静脉接在一起,让静脉变粗变的更有弹性(像轮胎管一样),方便穿刺。如果是紧急情况,也会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临时导管,就像给血管装了个“临时水龙头”。

第二步:穿刺进针:比抽血更需要“稳准狠”

护士会用两根专用穿刺针(比普通针头粗一些)扎进内瘘血管:一根是“出血管”,血液顺着管子流进透析机;另一根是“回血管”,洗完的血液再流回身体。进针时可能有点像被蚂蚁咬,但现代透析针设计得很光滑,熟练护士操作时痛感其实不强,就像打疫苗一样。

第三步:洗血核心环节:三重“净化魔法”

▶魔法一:弥散——废物“排队搬家”

血液进入透析器后,就和透析液开始“面对面”流动。比如血液里的尿素氮浓度是80mmol/L,透析液里是0,尿素氮就会像下课铃响后冲出教室的学生,哗啦啦穿过半透膜,跑到透析液里去。这一步能清除小分子废物,是透析的“主力输出”。

▶魔法二:超滤——水分“脱水甩脂”

如果患者水肿严重,机器会启动“超滤模式”:通过调节透析液的压力,像用吸尘器一样把多余水分“吸”出来。比如设定超滤2公斤水,相当于从身体里“抽”走4瓶矿泉水。但超滤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容易低血压,就像气球放气太急会瘪掉一样。

▶魔法三:对流——大分子废物“顺流而下”

对于一些中等大小的废物(如β2微球蛋白),弥散作用效率低,这时候就需要“对流”帮忙。机器会让透析液流动产生“水流”,带动废物分子像树叶一样顺着水流方向移动,从血液侧到透析液侧。这一步需要特殊的透析膜和置换液,有点像用拖把拖地,把顽固污渍“拖”走。

第四步:回血下机:血液“回家”要仔细

透析4小时左右结束,护士会用生理盐水把管路里的血液“冲”回患者体内,就像把高速公路上最后一辆车开回车库。整个过程中,机器会实时监测血压、血流量、透析液温度等数据,一旦有异常(比如管路漏气、凝血),立刻“嘀嘀”报警,比家里的智能家电还灵敏。

四、透析患者的“生存指南”:这些细节很重要!

1.喝水别任性:量出为入

透析期间要控制饮水量,一般前一天尿量+500毫升就是当天喝水上限。不然透析时超滤太多,容易头晕心慌。可以用有刻度的杯子喝水,把药片碾碎后干吃,减少水分摄入。

2.饮食“挑三拣四”:低磷低钾少盐

肾脏罢工后,钾和磷容易升高,要少吃香蕉、橙子、坚果、动物内脏;盐吃多了会渴,尽量清淡饮食,炒菜用限盐勺(每天不超过5克)。但也别过度节食,蛋白质还是要吃够(鸡蛋、牛奶、瘦肉),不然身体会“饿瘦”。

3.内瘘保养:手臂就是“生命线”

做了内瘘的手臂不能提重物、戴紧手表,每天要“摸一摸、听一听”:用手摸内瘘处有没有震颤(像猫打呼噜),用耳朵听有没有“沙沙”的血流声。如果震颤消失或手臂肿胀,赶紧找医生,别耽误!

五、关于透析的“谣言粉碎机”

✖谣言1:透析会上瘾,不做不行?

真相:透析不是上瘾,而是肾脏罢工后不得不依赖的替代治疗。就像糖尿病患者需要打胰岛素,这是维持生命的手段,不存在“上瘾”一说。

✖谣言2:透析很痛苦,不如放弃?

真相:现代透析技术很成熟,大部分患者透析时没有明显不适,甚至可以看书、玩手机。刚开始可能有点不习惯,但身体会逐渐适应,而且透析后水肿消退、恶心感消失,反而会更舒服。

✖谣言3:透析后寿命短?

真相:规律透析的患者寿命可以很长,国外有透析30年以上的案例。寿命长短关键看是否控制好并发症(如高血压、贫血),配合医生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六、血液净化室的“幕后英雄”:护士们在忙啥?

作为主管护师,我们在透析室的日常就像“血液管家”:

-提前检查机器参数,确保透析液“配方”正确;

-穿刺时和患者聊天分散注意力,“阿姨今天血压不错,针准保不疼”;

-透析中每隔半小时测血压,观察管路有没有气泡;

-下机后教患者内瘘护理,“回家用热毛巾敷内瘘,每次15分钟”。

其实透析并不可怕,它就像给血液办了张“定期保洁卡”。当肾脏暂时罢工,这台精密的“洗血神器”和医护团队会成为患者的“生命后盾”。记住:规律透析+健康管理,一样能活出精彩生活!

(杨艳芝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净化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