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调理有妙招!改善失眠心悸的 “养心安神” 指南

2025-02-13 19: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夜幕降临,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沉睡,你却辗转反侧,心脏如同擂鼓般跳动,失眠与心悸的双重折磨,让无数人在深夜中痛苦不堪。失眠心悸不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长期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在现代医学之外,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医,早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养心安神” 调理方案,为饱受困扰的人们带来希望之光。 

一、中医视角下失眠心悸的根源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心脏不仅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更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当心脏的功能失调,心神无法安宁,就容易出现失眠、心悸等症状。同时,失眠心悸的发生并非孤立,与其他脏腑也有着密切联系。 

(一)心脾两虚 
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都可能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心脏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出现心悸;而心神失养,自然难以安睡,导致失眠。这类人群往往还伴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 

(二)心肾不交 
心属火,肾属水,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温煦肾阳;肾水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但如果长期熬夜、情志失调,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进而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心烦、潮热盗汗等症状。 

(三)肝郁化火 
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化火,肝火上扰心神,使人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这类患者常伴有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等表现。 

(四)心虚胆怯 
这类人群往往体质较弱,平素胆小易惊。稍有外界刺激,就会导致心气不足,胆气怯弱,从而出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失眠多梦等症状。 

二、中医调理失眠心悸的妙招 
(一)中药调理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1、心脾两虚型:常用归脾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茯苓、木香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效。 

2、心肾不交型:交泰丸是经典方剂。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元,一寒一热,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从而改善失眠心悸症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入生地、麦冬、玄参等滋阴降火之品。 

3、肝郁化火型:龙胆泻肝汤较为常用。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柴胡疏肝解郁;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肝火从小便而解;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防止清热利湿之品伤阴。 

4、心虚胆怯型:安神定志丸可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龙齿、远志、石菖蒲镇惊安神;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 

(二)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中医调理的特色方法之一,简单易行,在家就能操作。 

1、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用拇指指腹按揉神门穴,每次 1 - 2 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 

2、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是治疗心悸、失眠的常用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同样用拇指按揉,力度适中,每次 2 - 3 分钟。 

3、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 2、3 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上。涌泉穴为肾经的起始穴,按揉此穴可引火下行,交通心肾。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涌泉穴 5 - 10 分钟。 

(三)饮食调养 
合理的饮食对于养心安神至关重要。 

1、心脾两虚者:可多食用桂圆、红枣、山药、小米等食物。桂圆红枣粥就是不错的选择,将桂圆肉、红枣与小米一起煮粥,既能补养心脾,又能养血安神。 

2、心肾不交者:可以适当吃一些黑芝麻、黑豆、核桃等补肾的食物,同时多喝百合莲子粥。百合清心安神,莲子交通心肾,二者搭配煮粥,对改善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心悸有很好的效果。 

3、肝郁化火者:宜食用芹菜、苦瓜、菊花等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食物。可以用菊花、枸杞、决明子泡水代茶饮,有助于清肝明目、解郁安神。 

4、心虚胆怯者:可多吃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酸枣仁粥、茯苓饼等。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将酸枣仁炒熟后研成粉末,与大米一起煮粥,睡前食用,能有效改善睡眠。 

(四)情志调节 
中医强调 “七情致病”,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失眠心悸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通过听音乐、练瑜伽、打太极拳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培养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预防失眠心悸的日常建议 
除了在出现症状时进行调理,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失眠心悸的发生。 

1、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养成良好的生物钟。即使在周末,也不要熬夜或睡懒觉,让身体适应稳定的作息节奏。 

2、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神经功能。但要注意运动时间,避免在睡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 

3、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中医调理失眠心悸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穴位按摩、饮食调养、情志调节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从根源上改善身体状况。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如果失眠心悸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希望这份 “养心安神” 指南能帮助你摆脱失眠心悸的困扰,重获优质睡眠,拥有健康身心。 

(苗青松 林州市陵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