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而突发心脏骤停,无疑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如同一场没有预告的暴风雨,瞬间打破平静,将患者的生命悬于一线。那么,急诊科究竟如何在这场生死时速中,与死神展开激烈较量,为患者夺回生的希望?
一、争分夺秒的初步急救
当患者被紧急送入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神经瞬间紧绷。他们首先要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通过拍打双肩、呼喊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判断意识;将手指放在患者鼻孔处感受气流、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呼吸;食指与中指置于喉结旁的凹陷处触摸判断大动脉搏动。一旦确诊心脏骤停,争分夺秒的抢救即刻展开。
胸外按压是关键的第一步,它就像是为患者的心脏注入一股强大的动力。施救者将患者仰卧放置在坚硬的地面上,快速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一只手掌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面,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有力、快速地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儿童和婴儿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1/3,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为心脏恢复跳动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开放气道也刻不容缓。医护人员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手向下压其前额,使头后仰,迅速清除口中异物及假牙,保证气道畅通无阻。紧接着,人工呼吸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支持,施救者用一手将患者下颌抬起,另一手捏紧其鼻孔,口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至患者胸廓上抬,然后松开患者口鼻。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照30:2的频率紧密配合,为患者的生命续航。
二、先进设备与专业药物的协同作战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药物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有力武器。除颤仪在抢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识别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并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当患者出现心室颤动等可除颤心律时,医护人员会迅速将除颤仪的电极板正确放置在患者胸部,精准按下“分析”键,根据除颤仪的提示果断按下“除颤”键,每一次电击都承载着生的希望。
药物治疗同样不可或缺,肾上腺素作为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能够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为心脏恢复自主跳动提供助力;抗心律失常药物则用于纠正各种心律失常,稳定心脏的电活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压稳定,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这些药物在合适的时机、以精确的剂量被注入患者体内,与医疗设备相互配合,共同对抗死神。
三、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接力
突发心脏骤停的救治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紧密协作,这是一场生命接力赛,每个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急诊科作为这场接力赛的第一棒,承担着最紧急的现场抢救任务,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心内科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对心脏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后续治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ICU)则为患者提供全面、精细的生命支持和监护。在ICU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被密切监测,各种先进的生命支持设备随时待命,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守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帮助患者度过最危险的时期。麻醉科医生在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等操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检验科、影像科等辅助科室也迅速响应,通过快速准确的检查,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依据,助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急诊科应对突发心脏骤停,是一场集速度、技术、团队协作于一体的生死较量。每一次成功的抢救,都是医护人员用专业、责任和爱心创造的生命奇迹。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心脏骤停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学习心肺复苏、了解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或许在关键时刻就能挽救一条生命。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学习急救知识,为生命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更多的生命在突发心脏骤停的风暴中得以延续。
(李雪娇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