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腿上出现紫色“小斑点”,警惕过敏性紫癜!

2025-07-01 19: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科门诊中,孩子腿上突然出现的紫色小斑点常让家长惊慌失措。这些看似普通的皮肤表现,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早期信号。作为常见的儿童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不仅影响皮肤,还可能累及关节、胃肠道和肾脏,严重时可导致肠套叠、慢性肾炎等并发症。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到治疗,全面解析这一疾病,帮助家长科学应对。

一、病因解析:多因素触发免疫系统“失控”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与机体对致敏物质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当免疫系统将某些无害物质误判为“敌人”时,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异常,血液渗出血管形成紫癜。

常见诱因包括:

①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如β-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咽炎,以及流感、风疹、水痘等病毒感染。此外,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也可能诱发。②药物与食物: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及海鲜、牛奶、蛋类等高蛋白食物是常见过敏原。③环境因素:花粉、尘螨、昆虫叮咬、寒冷刺激或疫苗接种可能触发免疫反应。④遗传因素:家族中若有过敏性紫癜或其他免疫性疾病史,孩子患病风险更高。

二、症状识别:从皮肤到内脏的“连锁反应”
过敏性紫癜的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但症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家长需密切观察以下表现:

1. 皮肤症状:紫癜的“特征性标记”
·   皮疹特点:紫癜多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臀部、躯干甚至面部,呈对称分布。早期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或风团样皮疹,24小时内演变为可触及的出血性紫癜,按压不褪色。特殊表现:部分患儿皮疹可融合成大片瘀斑,或出现水疱、血肿样损害,甚至坏死性紫癜。

2. 胃肠道症状:腹痛的“隐匿信号”
腹痛特点:约60%的患儿会出现阵发性绞痛,部位多在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严重并发症:肠套叠是过敏性紫癜的急症,好发于5-6岁儿童,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需紧急手术治疗。

3. 关节症状:关节痛的“真假难辨”
关节受累:约82%的患儿会出现关节肿痛,常见于膝、踝、肘等大关节,表现为红肿、压痛,但一般不留后遗症。鉴别要点:与风湿性关节炎不同,过敏性紫癜的关节症状常伴随皮肤紫癜,且疼痛部位与紫癜分布一致。

4. 肾脏症状:隐匿的“长期威胁”
肾损害表现:约20%-50%的患儿会出现血尿、蛋白尿,严重时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异常。长期风险:约5%-20%的重症患儿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终身透析或肾移植。

三、诊断流程:从临床表现到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1. 病史询问  前驱症状:发病前1-3周是否有低热、咽痛、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过敏史:是否接触过可疑过敏原,如药物、食物或环境因素。
2. 体格检查 皮肤紫癜:观察皮疹的分布、形态及对称性,注意是否融合成片或出现水疱。关节与腹部:检查关节有无肿胀、压痛,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或包块。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尿常规:监测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评估肾损害程度,免疫学检查:部分患儿血清IgA水平升高,但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排查肠套叠,内镜检查可观察胃肠道黏膜损伤。

4. 病理检查 皮肤活检:显微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壁IgA沉积,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金标准”。
四、治疗策略:分型施治,预防并发症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处理,核心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1.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高蛋白、刺激性食物。避免过敏原:排查并远离可疑过敏原,如药物、食物或环境因素。
2. 药物治疗  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减轻过敏反应,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腹痛、关节肿痛或肾损害患儿,短期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可快速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于激素耐药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其他药物:维生素C、芦丁可增强血管韧性,减少出血;孟鲁司特钠可调节免疫反应。
3. 特殊治疗  血浆置换:适用于重症肾损害或顽固性病例,通过清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减轻炎症。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快速提升免疫力,适用于急重症患儿。
4. 并发症处理 肠套叠:需紧急外科手术复位或空气灌肠治疗。紫癜性肾炎:根据肾损害程度选择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五、预防与康复:长期管理,降低复发风险
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较高,家长需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发病后前6个月每月复查尿常规,之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肾损害;疫苗接种:急性期避免接种活疫苗,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补种;生活方式:增强体质,避免感染;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压力。

结语:科学应对,守护儿童健康
过敏性紫癜虽非恶性疾病,但其多系统受累的特点要求家长保持高度警惕。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通过医患合作,大多数患儿可在8周内痊愈,但需长期随访以预防并发症。家长应牢记:紫癜不仅是皮肤问题,更是免疫系统的“警报”,科学管理才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费伟 淮滨县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