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神经官能症,疏肝解郁见效快

2025-05-19 20: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官能症,主要由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导致的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尤其是心血管系统。这种疾病并非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因此在检查中往往难以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二、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缺乏特异性,常见的症状包括:

1.  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或加速,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紧张感。

2.  胸痛:疼痛多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牵拉样,位置不固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3.  呼吸困难:患者常感空气不足,需深呼吸或叹息样呼吸以缓解症状。

4.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

5.  其他症状:如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头晕、耳鸣、焦虑、抑郁等。

三、中医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可以归属于“郁证”、“心悸”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寒湿因素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其中,情志因素是导致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或不当的情绪表达,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会导致肝气郁结、心火亢盛,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四、疏肝解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时,常采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中药方剂。例如,逍遥散是常用的方剂之一,适用于肝郁脾虚型患者,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此外,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也可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肝郁脾虚证,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些中药方剂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情绪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太冲等。针灸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例如,武丹的研究显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三)心理干预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压力等情绪问题,从而有效减轻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五、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中医治疗注重从疾病的根源入手,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六、日常调理建议

(一)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压抑、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二)合理饮食

    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过咸、过辣、过油腻的饮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三)适度运动

    每天进行30 - 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四)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七、总结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中医通过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中药调理、针灸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注重从疾病的根源入手,进行个体化的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情绪管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以辅助治疗,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陶冬艳 商丘市中医院 心病一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