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熬夜诱发癫痫?年轻人必须知道的脑电风暴预警

2024-07-11 18: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熬夜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标配”。无论是为了工作加班、学习备考,还是沉浸在丰富的夜生活里,熬夜的理由五花八门。然而,你是否想过,这看似平常的习惯,竟可能与一种可怕的疾病——癫痫悄然关联,如同在大脑中埋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一场致命的“脑电风暴”。

一、熬夜与癫痫:隐藏在暗处的关联

癫痫,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大脑功能障碍。而熬夜,这个现代生活的“常客”,正一点点地侵蚀着大脑的健康防线,为癫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生理机制来看,当我们熬夜时,身体的生物钟被彻底打乱。正常情况下,生物钟如同一位精准的“指挥官”,有条不紊地调控着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以及大脑的神经活动。但熬夜却让这位“指挥官”失去了威信,大脑的正常节律被破坏。在睡眠周期中,本应是大脑进行自我修复、清除代谢废物、调整神经递质平衡的关键时段,熬夜却使得这一重要的维护过程无法顺利完成。神经元在长时间的疲劳与紊乱状态下,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极易出现异常放电,从而点燃癫痫发作的“导火索”。

对于那些本身具有癫痫家族史或者脑部存在潜在病变的年轻人来说,熬夜的危害更是被成倍放大。遗传基因中的易感性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刺激下,如同干柴遇烈火,癫痫发作的风险陡然上升。即使是没有明显家族病史的健康年轻人,长期熬夜也使得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阈值降低,原本稳定的神经环境变得动荡不安,增加了癫痫突袭的可能性。

二、脑电风暴来袭:癫痫发作的警示信号

癫痫发作前的脑电变化,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中隐隐的雷声,虽然不易察觉,但仔细分辨仍能找到蛛丝马迹。在医学上,通过专业的脑电图监测,我们能够捕捉到这些微妙的信号。

在癫痫发作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脑电图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改变,如脑电活动的慢波增多、α波减少等,这提示着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波动。随着时间推移,临近发作时,脑电图上会呈现出更具特征性的改变,例如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等癫痫样放电波形。这些波形就像是大脑深处发出的求救信号,表明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已经蓄势待发。

而对于年轻人自身而言,在癫痫发作前也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细微的身体变化。比如莫名的情绪波动,突然感到焦虑、烦躁或者抑郁,这种情绪的改变往往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的外在表现,而神经递质的紊乱正是癫痫发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此外,还可能出现头部的不适感,如头晕、头痛,仿佛大脑被一层无形的压力笼罩,又或者感觉感官出现了异常,如视物模糊、幻听等,这些都是脑电风暴即将席卷大脑的先兆。

三、防患于未然:年轻人的熬夜自救指南

既然熬夜与癫痫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年轻人又该如何打破这一危险的局面呢?

首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关键。尽量保证每天固定的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让生物钟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感”。例如,每天晚上 11 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 点左右起床,给大脑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舒适,避免在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睡眠。

其次,学会缓解压力也至关重要。年轻人面临着学业、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不仅容易熬夜,还会进一步影响大脑健康。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将压力释放出去。比如每周进行 3 - 5 次有氧运动,每次 30 分钟以上,像跑步、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有助于改善情绪、减轻压力感,进而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

再者,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在夜间摄入过多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就像一把把“利刃”,会对已经疲惫不堪的大脑神经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相反,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类、坚果等,它们能够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大脑的抵抗力。

熬夜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问题,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却可能成为诱发癫痫的潜在杀手。了解熬夜与癫痫之间的关系,熟悉癫痫发作前的脑电预警信号,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在这场与健康的较量中掌握主动,守护好自己的大脑,让青春的活力不再被癫痫的阴影所笼罩,在人生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郭俊范 南阳南石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