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术后躁动,醒来打人骂街?可能是‘七氟醚’的锅

2024-06-09 09: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外科手术的舞台上,当麻醉的帷幕缓缓落下,部分患者却上演着令人困扰的一幕——术后躁动,甚至出现醒来打人骂街的情况,而这一切,七氟醚可能难辞其咎。

七氟醚,作为现代麻醉的常用药物,以其高效的麻醉诱导和苏醒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它能够快速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七氟醚在发挥麻醉作用的同时,也可能潜藏着引发术后躁动的风险。

从药理机制来看,七氟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复杂的影响。它作用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干扰了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在麻醉苏醒过程中,七氟醚的代谢产物可能在体内残留,这些物质如同不稳定的因子,扰乱了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大脑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原本在麻醉状态下被暂时“关闭”的部分功能,在苏醒时由于七氟醚的影响,可能出现紊乱,导致患者情绪激动、意识模糊,进而表现出躁动不安、攻击性行为等。

术后躁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于患者自身,身体的剧烈挣扎可能导致伤口裂开、出血,增加感染风险,延缓康复进程。同时,患者可能因躁动而摔倒受伤,造成二次伤害。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面对躁动患者的突然攻击,不仅身体上可能受到伤害,更会在心理产生压力,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这种躁动场景也会给其他患者带来恐慌,扰乱医院的正常秩序。

为了应对七氟醚可能引发的术后躁动,医学界也在不断探索。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会更加谨慎地选择麻醉药物和调整剂量。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精准调控七氟醚的用量,确保在达到麻醉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其不良影响。

当术后躁动发生时,医护人员会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会确保患者的安全,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患者,防止其伤害自己或他人,但也会注意避免过度约束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会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帮助其平稳情绪,让大脑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轻声呼唤患者姓名,用温和的语言与其交流,让患者在混沌的意识中感受到安全感。

除了医疗层面的应对,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也至关重要。家属应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麻醉和手术的相关风险。在术后,即使面对患者的躁动,也要保持冷静,避免刺激患者,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护理工作。

七氟醚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犹如一道复杂的谜题,虽然它有一定引发躁动的风险,但通过医学界的不断研究、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以及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我们有能力解开这道谜题,让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平稳、安全地恢复,避免“醒来打人骂街”的尴尬与危险局面,使外科手术更加安全、高效。

(周奥飞 周口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