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穿孔“补丁”打好后 这些细节别踩雷

2025-07-08 09: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胃穿孔做完手术,肚子上的刀口还在隐隐作痛,不少患者心里直犯嘀咕:这胃上的“补丁”到底牢不牢?后续吃喝拉撒是不是得像“供祖宗”一样小心?今天就把防踩雷秘籍奉上,保准让胃“补丁”稳稳当当!

一、胃穿孔术后,肚子里是啥情况?先摸清“底细”

胃穿孔手术就像给破了洞的胃打“补丁”,不管是用传统缝合还是腹腔镜修补,术后的胃都成了“易碎品”。手术部位的伤口需要时间愈合,胃肠蠕动也被打乱,就像一台刚大修完的机器,得小心翼翼调试。而且胃穿孔往往伴随着胃酸刺激、细菌感染,即便“补丁”打好了,肚子里的“战斗”还没完全结束,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伤口裂开、感染复发等大麻烦。

从中医角度看,手术会损伤人体气血,胃气受损,脾气虚弱。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俩“好搭档”工作效率下降,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了,水液代谢也出问题,腹胀、恶心、便秘等症状就跟着找上门。所以术后调理,既要让胃“补丁”长结实,又得帮胃肠功能“满血复活”。

二、术后恢复的“雷区”大盘点,看看你避开了吗?

(一)饮食“作死”行为

刚拆完线就迫不及待炫火锅、烧烤,或者觉得粥好消化,顿顿喝稀粥,结果越喝越没力气。前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直接“攻击”胃上的“补丁”;后者营养单一,无法满足身体恢复需求,导致伤口愈合变慢。还有患者偷偷吃坚果、糯米制品,这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在胃里“横冲直撞”,分分钟把“补丁”折腾松动。

(二)运动“激进”操作

以为多运动能加快恢复,术后没几天就开始跑步、跳绳。要知道,剧烈运动时腹部压力增大,胃肠随之晃动,好不容易长好的“补丁”可能被拉扯开。有些患者不听劝,弯腰搬重物,结果伤口疼痛加剧,甚至出现渗血,又得回医院“返修”。

(三)生活习惯“埋雷”操作

熬夜刷剧、抽烟解压,这些坏习惯在术后堪称“致命毒药”。熬夜会打乱胃肠生物钟,影响消化液分泌;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减少胃黏膜血液供应,让“补丁”愈合变得遥遥无期。还有患者觉得肚子不疼了就停药,结果胃酸反流,腐蚀伤口,前功尽弃。

三、防踩雷秘籍大放送,照着做就对了!

(一)饮食调理:给胃“补丁”搭“安全屋”

1.循序渐进“吃”出健康:术后禁食期间,只能靠输液补充营养。排气后(一般术后24-48小时),先喝一小口温水,观察无不适后,再喝米汤、菜汤。术后第2-3天,进阶到半流食,比如稀粥、蛋羹、烂面条,但要注意,粥里别放大米,换成小米、山药更养胃;蛋羹别加酱油,清淡为主。术后1周左右,可尝试软食,像软米饭、鱼肉、豆腐,但要记住“软烂、清淡、易消化”七字真言。

2.忌口清单请收好:辛辣食物(辣椒、花椒)、油腻食物(炸鸡、红烧肉)、刺激性饮品(咖啡、浓茶),统统拉入黑名单,它们会刺激胃酸分泌,灼伤“补丁”。难消化的食物(坚果、年糕)、产气食物(豆类、红薯)也别碰,防止胃胀撑破伤口。水果可以做成泥状,蔬菜煮软切碎,既能补充营养,又不给胃添负担。

3.中医食疗来助力:黄芪党参瘦肉粥了解一下!黄芪补气升阳,党参健脾益肺,瘦肉补充蛋白质,三者搭配煮粥,术后喝上一碗,就像给胃注入“元气弹”。还有生姜大枣红糖水,生姜暖胃散寒,大枣养血补气,红糖活血化瘀,术后体虚、胃寒的患者喝,再合适不过。但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含糖食疗方。

(二)运动管理:让胃肠“动”得恰到好处

1.早期床上“微运动”:术后当天,只要体力允许,就可以在床上翻身、屈伸四肢,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1-2天,尝试坐起来靠在床头,慢慢深呼吸,锻炼腹部肌肉力量,但别久坐,10-15分钟为宜。这些小动作就像给胃肠“热身”,帮助恢复蠕动功能。

2.下床活动“慢慢来”:术后3-5天,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扶着床栏慢慢站起来,双脚着地适应一会儿,再缓慢行走。一开始每次走5-10分钟,每天3-4次,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时长和距离。散步是最适合的运动,既不会增加腹部压力,又能促进胃肠消化,但别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防止碰撞伤口。

3.康复后期“忌剧烈”:术后1-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跑步、打球、仰卧起坐)和重体力劳动(搬重物、挑水)。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中医传统运动,动作舒缓,能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打太极拳时,配合呼吸,一招一式缓慢进行,就像给胃肠做“温柔按摩”。

(三)生活习惯:给胃“补丁”创造“舒适圈”

1.规律作息“不熬夜”:每天早睡早起,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就像给胃肠“充电”,能促进身体分泌修复因子,加速伤口愈合。如果失眠,可以睡前泡泡脚,水温40℃左右,泡15-20分钟,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

2.戒烟戒酒“断念想”:香烟和酒精是胃的“头号大敌”,必须彻底戒掉。实在想抽烟时,嚼嚼口香糖转移注意力;想喝酒时,用鲜榨果汁、花草茶代替。家属也要帮忙监督,别让患者“偷嘴”。

3.情绪调节“放轻松”:焦虑、紧张的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术后要保持心态平和。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比如画画、下棋,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分享恢复心得。中医常说“思伤脾”,心情好了,脾胃功能才能正常运转。

(四)中医外治:给胃肠“加Buff”

1.穴位按摩“促运化”:每天早晚按摩足三里穴(小腿外侧,膝盖下方3寸)、中脘穴(肚脐上4寸)、内关穴(手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按摩足三里能调节胃肠功能,中脘穴可和胃健脾,内关穴能理气止痛,就像给胃肠派了三个“小保镖”。

2.中药热敷“暖胃肠”:把小茴香、粗盐按1:3的比例混合,装入布袋,蒸热后敷在腹部。小茴香理气止痛,粗盐温通经络,热敷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帮助胃肠功能恢复。注意温度别太高,避免烫伤,热敷时间15-20分钟即可。

胃穿孔术后恢复是场持久战,别小看这些细节,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踩雷。收好这份防踩雷秘籍,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精心呵护,让胃上的“补丁”牢牢长好,早日恢复健康胃!

(张威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普外一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