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四季养护指南,春夏秋冬各有妙招

2025-04-21 20: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血管健康与四季变化息息相关,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对心血管系统有着不同的影响。掌握科学的四季养护方法,能够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预防急性发作。本文将详细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的心血管养护要点,为患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健康指导。

春季养护:顺应阳气,疏肝理气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阳气上升,中医认为此时与肝脏相应。春季气温多变,早晚温差大,心血管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发病情加重。这个季节气压时高时低,人体容易感到疲劳,寒冷的风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造成心肌供血不足。

春季养护要点包括:

饮食调理 :以清淡为主,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动物肝脏及含钙丰富的食物。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和坚果,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

适度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剧烈运动增加心脏负荷。

情绪管理 :保持情绪开朗乐观,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机体健康。临床上许多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症状往往与情绪波动有关。

预防感染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夏季养护:清心养阳,防暑降温

夏季气温升高对心血管患者构成严峻考验。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弱、血管弹性差、血液黏稠度高,在高温下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血栓风险飙升,甚至诱发心梗、心衰等严重后果。

夏季养护重点包括:

科学补水 :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稀释血液,促进循环。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温度管理 :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保持在26-28℃之间,防止温差过大导致血管剧烈收缩。

饮食调养 :可适当食用桂圆、核桃、生姜等温性食物,如桂圆红枣茶能补益心脾。同时避免贪凉饮冷,少吃冰淇淋、冰镇饮料,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夏季宜"晚睡早起",但最迟不应超过23点就寝,确保7-8小时睡眠时间。

秋季养护:润燥养肺,平稳过渡

秋季气候干燥,气温逐渐下降,是心血管疾病易发季节。此时养护重点在于润燥养阴,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到冬季。

秋季养护要点:

防燥保湿 :增加富含水分的食物摄入,如梨、百合、银耳等,保持室内适宜湿度(40%-60%)。

渐进式保暖 :随着气温下降逐步增添衣物,特别注意头、颈、手、足等末梢部位的保暖。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八段锦等,运动时间宜选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

监测指标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记录《健康日志》,包括血压波动曲线、用药反应、运动耐受情况等数据,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冬季养护:温阳补肾,防寒保暖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最高发的季节,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据统计,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

冬季养护关键措施:

全面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外出时穿戴好帽子、围巾、手套。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可每晚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

室内运动 :以太极拳、瑜伽等室内运动为主,如需户外运动,必须充分热身,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饮食调理 :适当增加温补性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同时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预防发作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避免清晨突然起床,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醒后躺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

心血管健康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过程,通过科学认识四季变化对身体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养护贵在坚持。

(包小远 方城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