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保护身体免受感染。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 (4.0 - 10.0)×10⁹/L。当白细胞计数低于 4.0×10⁹/L 时,就被认为是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病毒等)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此外,细菌感染也可能通过影响骨髓微环境,间接导致白细胞减少。
(二)药物副作用
许多药物,如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化疗药物等,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例如,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造血细胞造成损害。
(三)物理和化学因素
放射线和化学毒物(如苯及其衍生物)会对骨髓造血干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导致白细胞减少。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造血干细胞,从而引起白细胞减少。
(五)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等营养素会影响白细胞的生成。
二、白细胞减少的危害
(一)免疫力下降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减少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二)感染风险增加
白细胞减少时,身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三)其他系统异常
白细胞减少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白细胞减少的防护措施
(一)饮食调整
• 高蛋白食物:蛋白质是白细胞生成的重要原料,建议多食用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等高蛋白食物。
•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营养素对白细胞的生成至关重要。建议多食用柑橘、猕猴桃、西兰花、红枣、猪肝等。
• 避免高风险食物:白细胞减少时,应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生鸡蛋以及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以减少感染风险。
(二)个人卫生
• 勤洗手:饭前饭后、接触垃圾或清洁工作后,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 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餐后漱口的习惯,定期刷牙,使用温和的漱口水。
• 注意皮肤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及时处理伤口。
(三)环境防护
•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白细胞减少时,应尽量避免前往医院、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佩戴口罩:在外出时,建议佩戴医用口罩,尤其是在流感季节。
(四)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
• 适度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远离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减少对骨髓的损害。
(五)医疗干预
• 定期监测: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动态监测白细胞计数。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可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排查病因:如果白细胞持续减少,应进一步检查,如骨髓穿刺、病毒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四、何时需要紧急就医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 1.5×10⁹/L,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 0.5×10⁹/L 时,患者感染风险极高,若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若白细胞短期内急剧下降,或伴有其他血细胞异常(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也需紧急就医。
白细胞减少虽然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保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胡中舟 信阳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