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甲状腺结节≠癌症!科学认知,不再恐慌

2025-07-05 20: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的医疗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许多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甲状腺结节”这几个字时,内心往往充满担忧与恐惧,害怕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癌症。然而,事实上甲状腺结节并不等同于癌症,我们需要以科学的认知来驱散这份不必要的恐慌。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性质。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就像我们身体里其他部位偶尔会出现的小囊肿或者增生一样,可能只是身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据统计,大约 95%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只有很小一部分有可能是恶性的,也就是甲状腺癌。

从形成原因来看,甲状腺结节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缺碘曾经是甲状腺结节常见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土壤、水源中碘含量不足,人们摄入的碘不够,甲状腺为了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就可能出现代偿性增生,进而形成结节。但随着加碘盐的普及,这种情况已经相对减少。如今,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环境污染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促使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比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甲状腺作为内分泌器官之一,也容易出现功能紊乱,导致结节形成。

当我们发现甲状腺结节后,首先要做的是进一步的检查评估。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看看结节是否影响了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是否有甲亢或者甲减的情况。同时,还会借助超声检查,通过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情况以及是否有钙化等特征,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风险。一般来说,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没有微小钙化的结节,良性的可能性较大;而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伴有沙粒样钙化的结节,则需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但这只是初步的判断,对于一些难以明确诊断的结节,可能还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取结节的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判断结节性质的“金标准”。

对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如果结节较小,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甲状腺功能也正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变化即可。就像身上长了一个小小的良性肿瘤,只要它不长大、不闹事,就与我们和平共处。而如果结节较大,压迫到了周围的组织器官,比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或者引起了甲亢等功能性问题,那么就需要考虑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

即使被诊断为甲状腺癌,也不必过于惊慌。甲状腺癌中有一种是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大部分,它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良好,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期存活,甚至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寿命。

总之,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体检报告中的“甲状腺结节”就陷入恐慌。我们要相信科学,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检查和评估,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它。无论是良性结节还是不幸确诊为甲状腺癌,都有相应的应对方法。让我们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摒弃无端的恐惧,以平和、理性的态度看待甲状腺结节,拥抱健康的生活。

(王敏 项城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