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心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且高效的治疗手段,正逐渐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然而,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先进的医疗技术,更离不开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介入治疗与护理的紧密结合,揭示这一奇妙旅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心脏介入手术的解读
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利用影像学技术辅助,通过穿刺体表血管将特定器械送入心脏组织进行病灶处理的新型诊疗技术。它无需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术以及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
二、心脏介入手术护理要点
(一)术前准备:奠定坚实基础
在心脏介入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这包括检查手术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完整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讲解术前准备要点,引导患者做好身体清洁,保障充足睡眠。此外,提醒患者手术当日摘下配饰和活动假牙等物品,避免术中出现意外。
(二)健康宣教:提升认知水平
健康宣教是心脏介入手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介入治疗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治疗预期。宣教内容涵盖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配合度,促进康复进程。
(三)饮食调节:强化体质保障
饮食护理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清淡饮食原则,合理搭配食材,确保营养均衡。术后康复阶段,患者可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同时,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和油腻食材,以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四)生命体征监测:确保安全无忧
在围术期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询问患者自觉感受,并根据描述进行系统评估,以便科学调整后续护理工作。术后康复阶段,对于手术创口,护理人员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敷料,降低感染风险。
(五)医嘱用药:严格遵守规范
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牙龈出血、皮肤淤青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生活习惯优化:促进长期康复
为了帮助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现病情的控制与改善,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合理参与体育运动、调整作息习惯以及科学调节情绪等方面。通过这些措施,患者可以强化自身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三、出院后康复教育:延续护理关怀
出院后,患者仍需继续接受康复教育,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升。这包括科学饮食、适当运动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通过遵循专业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状况,促进长期康复。
结语
心脏介入治疗与护理的紧密结合为患者心脏健康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每一步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和汗水。通过科学护理和宣教,患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治疗过程,提升配合度和康复信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杨爱可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心脏重症监护室(C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