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麻醉不是睡觉那么简单!你必须知道的4个关键注意事项

2025-01-16 11: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来,深呼吸,数到3……”

1、2、3……你眼前一黑,以为自己只是小睡片刻,醒来一切就结束了。

但你知道吗?手术中你不是在“睡觉”,而是在医学技术的“全权代理”下,暂时退出了身体控制权。而这背后的主角——麻醉,远比你想象得复杂。

今天就来聊聊:麻醉不是睡觉那么简单!而你,作为“被麻醉”的主角,也有4件事必须提前了解!

一、麻醉≠睡觉,而是“控制性昏迷”

首先,要打破一个大误区:麻醉不是睡觉,也不是昏过去。

我们平时的睡觉是可逆的自然过程——你可以自己醒来、翻身、说梦话,但在全身麻醉下,你的意识、知觉、痛觉、肌肉控制和记忆功能都被暂停。这其实更接近一种“控制性昏迷”,是麻醉医生通过药物人为“关机”的过程。

而且,这种“关机”是非常精细的,类似分区操作系统——让你不动(肌肉松弛)、不痛(镇痛)、不醒(失去意识)。医生还要保证你在过程中能呼吸、心跳不乱、血压稳定。所以说,麻醉不是“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而是医学界的一场精密舞蹈。

二、术前不如实汇报,会让麻醉变“惊险”

你是不是曾有过这种想法:

  “咳,我有点高血压,不说了省得麻烦。”

  “吸烟十年,跟麻醉有啥关系?”

告诉你:这类隐瞒可能让手术台变“冒险岛”!

麻醉前的评估(称为术前麻醉评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医生会询问你的:

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

过敏史(药物或食物)

手术史及麻醉经历

是否抽烟、喝酒、用药

空腹时间

最近是否感冒发烧、感染

有的病人为了“省事”或“面子”,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结果可能导致术中血压失控、气管插管困难,甚至麻醉苏醒延迟或危险事件。

记住:在麻醉面前,诚实是你最强的“免死金牌”。

三、不同类型麻醉,各有“性格”

麻醉不止一种,全身麻醉只是其中之一。按照“作用范围”来分类,大致有:

1、全身麻醉

你完全失去意识、没有知觉,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就醒了”的那种。需要用药物使你入睡,同时用呼吸机代替你的呼吸。

2、区域麻醉

常见的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像剖腹产时的麻醉。人是清醒的,但身体某个部位或半身完全没感觉。

3、局部麻醉

只让某个小区域失去感觉,比如缝针、拔牙、切小肿块时。

麻醉医生会根据你的手术类型、身体情况和意愿,量身定制麻醉方案。不要觉得“全麻最高级”,其实“最合适”才是最好的麻醉方式!

四、麻醉后别急着下床,“断片”也要小心

很多人以为,麻醉结束醒来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还有几个关键“后续步骤”。

1、不要急着坐起、下床

麻醉药物可能影响你的血压和运动协调,贸然起身容易头晕甚至跌倒。医生没同意前,请老实躺着。

2、小心“术后谵妄”或“麻醉后健忘”

有些人醒来后出现短暂的“断片”、迷糊、言语不清,尤其是老年人,这种情况称为“术后谵妄”。别担心,通常会自行缓解,但麻醉医生会提前评估风险。

3、饮食恢复要谨遵医嘱

麻醉后胃肠功能恢复需要时间,医生会评估你什么时候可以喝水、进食,别偷偷来一口粥!

4、疼痛控制有科学方案

术后疼痛不是“扛一扛就过去”。现代麻醉团队会设计多模式镇痛方案,比如镇痛泵、局部止痛药等,舒适度远比“忍耐派”要高。

写在最后:麻醉医生不是“打针的”,而是守护你命门的高手!

在一次手术中,除了主刀医生,还有一个你经常忽略但极其关键的角色——麻醉医生。

他们不仅让你“睡着”,更要让你平稳苏醒。他们调控的是你的呼吸、循环、意识与代谢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都了如指掌,是“幕后控制大局”的高手。

所以,下次如果你要手术,不妨跟麻醉医生多聊聊,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这个专业团队。

因为,麻醉不是睡觉那么简单,而是一次生命的托付。

(屈罡升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