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儿腹泻的家庭护理与饮食禁忌

2024-04-13 18: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小儿腹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因其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影响。腹泻不仅让孩子身体不适,频繁排便还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掌握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法和饮食禁忌,对缓解孩子症状、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一、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在了解家庭护理与饮食禁忌前,先明确小儿腹泻的常见诱因。感染性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等入侵肠道,破坏肠道正常功能,引发腹泻。非感染性因素中,饮食不当占比较大,例如突然更换奶粉、添加辅食过快、食用生冷或不洁食物等;过敏也是重要原因,牛奶蛋白过敏、食物不耐受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肠道应激反应,出现腹泻症状;此外,气候变化、腹部着凉,或因疾病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也会诱发小儿腹泻。

二、小儿腹泻的家庭护理要点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腹泻会使孩子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是家庭护理的首要任务。轻度腹泻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ORS)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家长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冲调,少量多次喂服,比如每隔几分钟喂几勺,避免一次性喂太多引起呕吐。如果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制米汤加盐溶液,取500毫升米汤(大米熬煮的汤汁)加1.75克食盐(约1啤酒瓶盖的一半),但这种自制溶液电解质成分不如口服补液盐均衡,仅适用于临时应急。若孩子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哭时无泪、眼窝凹陷、皮肤干燥等中重度脱水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通过静脉补液治疗。

(二)做好臀部护理

腹泻时,孩子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中的酸性物质会刺激臀部皮肤,容易引发尿布疹。每次排便后,家长要用温水轻柔清洗臀部,避免用粗糙的纸巾反复擦拭,以免损伤皮肤。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轻轻蘸干水分,然后涂抹护臀膏或凡士林,形成保护膜,隔绝粪便和尿液对皮肤的刺激。选择透气、柔软的尿布或纸尿裤,勤更换,保持臀部干爽清洁。

(三)观察病情变化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排便次数和性状。如果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体温超过38.5℃,或腹泻次数突然增多、粪便中出现脓血,应立即就医。同时,记录孩子的排便情况,包括次数、量、颜色、性状等,方便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

(四)保证充足休息

腹泻会消耗孩子体力,让孩子感到疲惫。要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可以让孩子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适当减少孩子的活动量,但不必完全卧床,可在室内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听故事、看绘本等,帮助孩子恢复体力。

三、小儿腹泻的饮食禁忌

(一)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腹泻期间,孩子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含糖果汁)进入肠道后,会增加肠腔内渗透压,导致水分滞留,加重腹泻症状。同时,糖分在肠道内发酵,还可能引起腹胀。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奶油)难以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延长腹泻时间,应严格避免。

(二)暂不食用粗纤维食物

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和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虽然平时对健康有益,但腹泻时肠道蠕动已经加快,粗纤维会进一步促进肠道蠕动,不利于肠道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可能加重腹泻。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如黄豆、豆浆、豆腐)容易在肠道内产气,引起腹胀,腹泻期间也不建议食用。

(三)忌生冷、刺激性食物

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凉拌菜)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啡)会直接刺激肠道,导致肠道痉挛,加重腹痛、腹泻症状。同时,这类食物还可能引发肠道炎症,不利于病情恢复,必须严格忌口。

(四)谨慎对待乳制品

对于乳糖不耐受或腹泻症状严重的孩子,乳制品中的乳糖难以被消化吸收,会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加重腹胀、腹泻。因此,腹泻期间可暂时停用普通牛奶、奶粉,改为无乳糖奶粉或低乳糖奶制品。如果孩子是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腹泻,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四、腹泻期间及恢复期的饮食建议

腹泻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小米粥、大米粥、山药粥等流食或半流食,既能补充水分,又容易被肠道吸收;煮得软烂的面条搭配少量青菜碎,营养丰富且不增加肠胃负担;蒸苹果泥含有果胶,对缓解腹泻有一定帮助。

进入恢复期后,也不能急于恢复正常饮食,要循序渐进地调整。先从清淡的粥类、软面条等食物开始,逐步添加鸡蛋羹、瘦肉泥、鱼肉泥等蛋白质类食物,观察孩子消化情况。如果没有不适,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和均衡。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家长只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法,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就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若腹泻症状持续不改善或出现严重脱水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

(段永彬 濮阳市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