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中,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困扰众多儿童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0%-40%的人群受过敏性鼻炎影响,其中儿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疾病不仅会引发鼻塞、流涕、鼻痒等直接症状,还会对小儿呼吸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了解其危害机制与科学防治方法,是守护儿童呼吸健康的关键。
一、过敏性鼻炎对小儿呼吸健康的影响
(一)气道阻塞与通气障碍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会因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等)而出现充血、肿胀,导致鼻腔通道变窄。对于鼻腔本身更为狭窄的儿童来说,这种阻塞会显著影响正常呼吸。长期用口呼吸替代鼻呼吸,不仅会使空气失去鼻腔的过滤、加湿和加温作用,干燥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咽喉与气道,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夜间睡眠时气道阻塞,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血氧饱和度,进而干扰生长激素分泌,阻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二)诱发下呼吸道疾病
鼻腔与下呼吸道在生理结构上紧密相连,过敏性鼻炎产生的炎性介质和分泌物会向下蔓延。当含有大量炎性细胞的鼻涕倒流至咽喉,进入气管和支气管时,会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增加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风险。临床研究表明,约70%的哮喘儿童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二者常被视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反复的炎症刺激还会使气道黏膜增厚、纤毛运动功能受损,进一步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三)影响肺功能发育
长期的呼吸不畅和炎症状态,会对儿童尚在发育中的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有研究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均低于健康儿童。这是因为气道阻塞迫使呼吸肌过度做功,肺部无法充分扩张和收缩,限制了气体交换效率。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儿童成年后的肺功能储备。
(四)引发慢性缺氧与并发症
持续性的呼吸障碍会导致慢性缺氧,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在神经系统方面,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表现;由于长期张口呼吸改变面部肌肉张力,还可能导致颌面发育异常,形成“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等),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加重气道阻塞,形成恶性循环。
二、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科学防治策略
(一)规避过敏原是基础
1.居家环境管理: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家长应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织物,使用防螨床罩和枕头套;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抑制尘螨生长;避免在家中饲养宠物,定期清理空调滤网和加湿器,减少霉菌滋生。
2.外出防护措施:在花粉传播的季节(春季以树花粉为主,夏秋季以草花粉为主),尽量减少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时段。外出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鼻腔,减少过敏原残留。
(二)规范药物治疗是关键
1.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可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需注意按照医嘱足疗程使用,部分家长因担心副作用过早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
2.抗组胺药物: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尤其适用于急性发作期。
3.白三烯调节剂:对于合并哮喘或鼻塞严重的患儿,孟鲁司特钠可同时改善上下呼吸道症状,降低气道炎症反应。
(三)免疫治疗是治本之策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通过小剂量多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从根本上改变过敏进程。分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方式,一般需持续治疗3-5年。虽然起效较慢,但能显著降低哮喘发作风险,减少药物依赖,尤其适用于尘螨过敏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
(四)日常护理与增强体质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建议每日1-2次,使用专用洗鼻器操作时注意力度,避免呛咳。
2.适度运动与营养均衡: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鼻腔血液循环;保证儿童摄入富含维生素C、D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鱼类、奶制品,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
(五)及时就医与长期管理
当儿童出现频繁揉鼻、搓眼睛、睡眠打鼾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确诊后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能擅自停药或中断治疗。同时,家长要关注儿童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不适引发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
小儿过敏性鼻炎对呼吸健康的影响是多维度、持续性的。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从规避过敏原、规范治疗、增强体质等多方面综合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为儿童的呼吸健康和整体发育保驾护航。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切勿轻视拖延,及时干预是阻断疾病进展的关键。
(段永彬 濮阳市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