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文读懂急性胰腺炎的防治要点

2025-03-10 17: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消化系统急症,轻则腹痛难忍,重则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了解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守护健康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进入肠道后才被激活发挥消化作用。但当各种原因打破这一平衡,胰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就会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组织,引发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

二、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一)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这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胆道疾病引起。当结石、蛔虫等堵塞胆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就会逆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二)酗酒与暴饮暴食

酒精和大量进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酗酒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暴饮暴食,尤其是进食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促使胰腺过度分泌,引发胰腺内压力升高,导致胰酶提前激活。

(三)高脂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影响胰腺的微循环,同时激活的胰酶会分解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对胰腺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近年来,因高脂血症导致的急性胰腺炎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肥胖人群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四)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外伤、手术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疼痛剧烈,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时疼痛可稍有缓解。同时,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多不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胀,严重时腹胀与腹痛并存,甚至影响呼吸;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发热、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以及低血压、休克等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四、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方法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血液检查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一般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持续数天;腹部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判断有无胰腺肿大、胰周积液等情况;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胰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坏死、脓肿等并发症。

(二)治疗手段

1.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降低胰液分泌;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用镇痛药缓解腹痛,但需避免使用吗啡,以防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2.药物治疗: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减少胰酶的合成和分泌;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尤其是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出现胰腺坏死感染、脓肿或合并胆道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坏死组织清除术、脓肿引流术、胆道引流术等。

五、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一)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患有胆石症、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避免因胆道问题诱发急性胰腺炎。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饮酒量,最好戒酒,尤其是有胰腺炎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

2.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3.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谨慎用药

在使用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四)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检测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有急性胰腺炎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急性胰腺炎可轻可重,严重时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了解其防治要点,从生活细节入手做好预防,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才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郭一晓 林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急诊重症)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