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为啥进手术室要摘首饰?金属物品暗藏风险

2025-03-07 15: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手术室门口,医护人员总会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请摘下所有金属首饰和物品。”这一要求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基于多重安全风险的严格规定。从电灼伤隐患到感染风险,从仪器干扰到生命体征监测误差,金属物品在手术环境中的潜在危害远超想象。本文将系统解析手术室禁止佩戴金属物品的科学依据,揭示这一规定背后的健康逻辑。

一、电外科设备下的“隐形电流陷阱”

手术中高频电刀、超声刀等电外科设备的应用极为普遍,其通过高频电流实现组织切割与止血。然而,金属物品的导电性可能将手术室变成“电流实验室”。

1. 直接灼伤风险

当患者佩戴金属戒指、项链时,电刀电流可能通过金属形成异常回路。例如,若电刀接触手术部位时,金属戒指与皮肤接触点会因电流集中产生高温,导致局部皮肤灼伤。这种灼伤通常呈点状或线状,深度可达真皮层,术后易形成瘢痕。

2. 仪器干扰与手术延误

金属物品可能改变电外科设备的电流分布。在腹腔镜手术中,若患者佩戴金属腰带扣,可能干扰腔内电凝效果,导致止血不彻底,增加术中出血风险。此外,金属对电磁场的干扰可能使设备报警系统失灵,延误手术进程。

3. 特殊设备的防护难题

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患者,金属物品的干扰可能引发致命风险。例如,电刀电流可能通过金属物品形成旁路,绕过起搏器保护电路,直接刺激心肌,导致心律失常。此类患者需采用双极电凝、低功率操作等特殊方案,但前提仍是彻底移除金属物品。

二、无菌环境中的“细菌培养皿”

手术室是无菌要求最严格的医疗场所,而金属首饰恰恰是细菌的“理想居所”。

1. 首饰的细菌载量超标

研究表明,佩戴1周的戒指表面细菌数量可达10^5 CFU/cm²,远超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标准。这些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可通过手术切口引发严重感染。

2. 消毒盲区与感染链条

手术前需对患者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但金属首饰会遮挡消毒区域。例如,耳环可能阻碍耳周皮肤的消毒,项链可能掩盖颈部皱褶处的细菌。在骨科手术中,若金属物品遮挡术野,可能导致植入物相关感染率上升。

3. 手术体位下的皮肤损伤

长时间手术需患者保持特定体位,金属物品可能成为“压力性损伤源”。例如,俯卧位手术时,金属胸针可能压迫胸骨,导致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侧卧位时,金属手表可能压迫尺神经,引发术后手部麻木。

三、影像设备前的“信号干扰源”

现代手术高度依赖影像引导,而金属物品是X光、CT、MRI等设备的“天敌”。

1. X光金属物品在X线下会产生放射状伪影,完全遮盖周围组织结构

3.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时,金属物品可能反射超声波,干扰针尖定位。例如,若患者佩戴金属项链,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穿刺偏差,增加反复操作风险。

四、生命体征监测的“数据噪音”

手术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而金属物品可能制造“虚假信号”。

1. 心电监护的干扰波

金属物品可能改变体表电极间的电场分布,导致心电图出现基线漂移、伪差波形。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这种干扰可能掩盖心肌缺血的ST段改变,延误抢救时机。

2. 血氧监测的误差源

指夹式血氧仪通过红外光穿透指甲测量血氧,但金属戒指可能反射光线,导致读数偏低。在新生儿手术中,这种误差可能触发不必要的氧疗干预。

五、紧急情况下的“生命阻碍”

手术中突发状况需争分夺秒,而金属物品可能成为“救命障碍”。

1. 静脉通路的建立延误

在休克患者抢救时,金属手镯可能阻碍肘部静脉穿刺,导致黄金抢救时间流失。若强行剪断手镯,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2. 气管插管的异物风险

全麻患者需经口插入气管导管,若患者佩戴活动假牙或金属牙套,插管时可能脱落进入气道,引发窒息。此类案例在急诊手术中并不罕见。

3. 术后复苏的监护干扰

苏醒期患者可能无意识抓挠,金属戒指可能划破面部皮肤,或钩住监护导线导致设备脱落。在重症监护室,此类事件可能延长机械通气时间。

六、特殊场景下的“隐形杀手”

除常见风险外,金属物品在某些特殊手术中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1. 眼科手术的“视网膜灼伤”

在视网膜脱离修复术中,若患者佩戴金属眼镜框,电刀电流可能通过镜架传导至眼部,导致视网膜热损伤,引发永久性视力丧失。

2. 介入手术的“血管穿孔”

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若患者佩戴金属项链,项链可能缠绕导管,导致血管穿孔或心脏压塞。此类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0%以上。

七、科学应对:如何平衡安全与需求?

术前评估与沟通:医护人员需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金属物品佩戴情况,解释风险并取得配合。

特殊保护措施:对无法摘除的金属物品(如植入式设备),可采用绝缘胶带包裹、调整电刀参数等方法降低风险。

术后妥善保管:手术室应提供安全存放服务,避免贵重物品丢失引发纠纷。

八、结语

手术室禁止佩戴金属物品的规定,是医学界用无数教训换来的“安全红线”。从电流灼伤到细菌入侵,从影像失真到生命延误,每一项风险都关乎患者安危。理解并遵守这一规定,不仅是对医疗秩序的尊重,更是对自身生命的珍视。在进入手术室前摘下金属物品,这一简单动作背后,是医学对生命最深沉的守护。

(任冰丽 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 手术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