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健康的舞台上,子宫肌瘤宛如一颗悄然蛰伏的“小炸弹”,让许多女性心生忧虑。它虽多数时候默默无闻,但一旦“引爆”,却可能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不过,面对这颗“小炸弹”,现代医学为我们准备了多样的拆解策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女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长期刺激,像是为肌瘤生长提供了“养分”,促使其生根发芽。肥胖、遗传、未生育、晚育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很多女性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它的存在,此时可能毫无症状,也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这是肌瘤引起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异常所致;还可能有下腹包块、白带增多、腰酸背痛等症状,若肌瘤位置特殊,压迫膀胱或直肠,会导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便秘等问题。
定期体检,埋下安全防线
多数子宫肌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定期妇科检查就如同精准的“扫雷仪”,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这颗“隐藏炸弹”。通过超声检查,即使很小的肌瘤也难逃它的“法眼”,能清晰显示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妇科医生的触诊也不容忽视,经验丰富的医生双手联动,能在盆腔检查中初步判断子宫是否有异常增大、形态改变,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对于 30 岁以上或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每年一次的妇科检查更是必要,将筛查常态化,才能在肌瘤“兴风作浪”前就把它控制在萌芽状态。
观察等待,以时间换空间
如果肌瘤较小,没有明显症状,且患者临近绝经期,医生可能建议先“按兵不动”,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因为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肌瘤往往会停止生长甚至萎缩。在观察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一般每 3 - 6 个月一次,密切监测肌瘤的大小、形态变化。这期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因为情绪波动和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激素平衡,间接刺激肌瘤生长。同时,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控制体重,避免高雌激素食物摄入,如蜂王浆、雪蛤等,为肌瘤的“休眠”创造有利环境。
药物治疗,巧用激素调控
当肌瘤引起轻微症状,又不适宜手术或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时,药物治疗粉墨登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 - a)能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或缓解症状。不过,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需反向添加小剂量雌激素缓解不适。米非司酮也可用于拮抗孕激素,抑制肌瘤生长,但同样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用药,因其可能有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子宫内膜增厚等。中药调理也在一些患者中尝试,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剂,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但起效相对缓慢,需长期服用。
手术治疗,精准拆除“炸弹”
若肌瘤较大、症状严重、生长迅速或有恶变倾向,手术则成为“排雷”主力军。腹腔镜手术宛如微创领域的“拆弹高手”,只需在腹部开几个小孔,利用器械精准操作,就能剔除肌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肚皮上仅留下几个淡淡疤痕。对于肌瘤数目多、位置特殊或体积巨大的情况,开腹手术则更为稳妥,医生直视下操作,能彻底清除肌瘤,保障患者安全。还有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缺血坏死,适用于不愿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有术后疼痛、发热、感染等风险,可能出现卵巢功能受损等并发症。
子宫肌瘤虽是“隐藏炸弹”,但只要我们用好定期体检、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这些“拆解工具”,就能将它的危害降至最低,守护女性子宫健康,让生命之花自在绽放。女性朋友们,了解肌瘤、重视预防、积极应对,才能在这场与肌瘤的较量中稳操胜券。
(马理圆 商丘亚东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