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这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同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恶魔”,时不时地出来兴风作浪,给患者带来咳嗽、咳痰等诸多不适。在与支气管炎的较量中,中西医各有妙招,宛如两支风格迥异的精锐部队,并肩作战又各显神通。
西医:精准打击,直捣病灶
西医治疗支气管炎,走的是精准高效路线。当急性支气管炎来袭,伴随细菌感染时,抗生素就成为了冲锋在前的“先锋官”。通过精确的化验检测,锁定致病细菌,然后对症用药,比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这些药物如同精准的导弹,直击细菌要害,迅速控制炎症,缓解症状,让患者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对于咳嗽剧烈的患者,止咳药物挺身而出。右美沙芬等中枢性止咳药,能抑制大脑中的咳嗽反射中枢,就像按下了咳嗽的“暂停键”,减轻患者因频繁咳嗽带来的痛苦;而氨溴索这类祛痰药,则像是呼吸道的“清洁工”,它能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防止痰液在气道内堆积,引发进一步的感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在病情严重,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时,支气管扩张剂大显身手。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能够迅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让空气自由进出肺部,缓解患者的喘息症状,仿佛为憋闷的肺部打开了一扇“通风窗”。
中医:整体调理,润物无声
中医应对支气管炎,则更注重从整体出发,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与脏腑调和。在风寒袭肺型支气管炎初期,表现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时,中医会采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方法。经典方剂三拗汤加减,其中麻黄就像一位勇猛的“开路先锋”,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则是“辅助大将”,降利肺气,与麻黄一宣一降,调节肺气;甘草调和诸药,如同军中的“后勤保障”,使整个方剂协同作战,驱散风寒之邪。
若是风热犯肺,出现咳嗽频剧、痰黏稠色黄时,桑菊饮加减登场。桑叶、菊花轻清疏散,宛如清风拂面,祛除风热之邪;连翘、薄荷等协助清热解毒,桔梗、杏仁宣肺止咳,全方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让风热之邪无所遁形。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不愈,中医认为多与肺脾两虚、肾不纳气有关。此时,补肺健脾、益肾纳气的中药方剂依次上阵。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增强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熟地、山茱萸滋养肾阴,补肾纳气,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同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抵御外邪再次入侵。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的外用疗法也独具特色。穴位贴敷,选取肺俞、膻中、膏肓等穴位,将温阳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制成膏剂贴于其上,药物透过皮肤渗透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止咳化痰的作用,犹如给肺部做了一场“药灸保健操”。还有艾灸疗法,点燃艾条熏烤穴位,借助艾草的温热之力,温通经脉、散寒除湿,为虚寒之体的患者补充阳气,驱散体内的寒湿之邪。
面对支气管炎,中西医各有优势。急性发作期,西医的快速缓解症状堪称高效;而中医在调理体质、预防复发方面有着独特韵味。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体质以及治疗偏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治之路,让中西医携手,共同守护呼吸道的健康,告别支气管炎的困扰。
(周海英 浚县黎阳镇中心卫生院 中西医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