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肺部疾病,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对其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中医视角
(一)病因
中医认为,肺气肿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久病肺虚是重要基础。如长期患有慢性咳嗽、哮喘等病症,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耗损,宣降失常,进而引发肺气肿。其次,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是风寒、风热等邪气侵袭肺脏,若治疗不当或反复感邪,可使肺气壅滞,久而损伤肺气,逐渐形成肺气肿。再者,情志失调也不容忽视,长期忧思恼怒,肝郁气滞,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气机不畅,壅滞于肺,也会促使肺气肿的发生。此外,吸烟、环境污染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外界因素,在中医看来属于“外邪”范畴,它们会进一步损伤肺脏,加重肺气肿的病情。
(二)症状
肺气肿在中医临床中,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咳嗽多为长期、反复发作,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黄色脓性痰,取决于是否有热象。气短是肺气肿的典型表现,患者在活动后或劳累时气短症状明显加重,严重时甚至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喘息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可闻及哮鸣音,且喘息难以平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由于肺病累及其他脏腑,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所致。
(三)防治
在预防方面,中医强调增强体质,避免外邪侵袭。可通过适当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思恼怒。对于有吸烟习惯者,应尽早戒烟,以减少对肺脏的损害。
在治疗上,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于肺气虚证,常以补肺汤加减来补益肺气;若是痰浊阻肺证,则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来化痰降气、止咳平喘;对于痰热郁肺证,清气化痰丸加减可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此外,中医还常运用针灸、推拿等外治法辅助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肺俞、膻中、定喘等,来调节肺脏功能,缓解症状。
二、西医视角
(一)病因
西医认为,肺气肿的主要病因是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同时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久而久之,引发肺气肿。此外,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也是常见原因,如长期接触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可刺激气道,诱发炎症反应,进而破坏肺泡结构,形成肺气肿。遗传因素在肺气肿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某些遗传缺陷可导致人体对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易感性增加,使得肺气肿更容易发生。另外,呼吸道感染也是促使肺气肿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反复的感染会加重气道炎症,进一步损害肺组织。
(二)症状
肺气肿患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仅在劳累时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同时,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变为黄色脓性痰。由于肺气肿导致胸廓前后径增大,外观呈桶状胸,肋间隙饱满。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呼吸困难导致机体缺氧,影响各器官功能所致。
(三)防治
预防上,西医强调首要的是戒烟,这是预防肺气肿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措施。同时,避免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做好职业防护,如佩戴口罩、面罩等。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扩散和加重病情。
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氧疗。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对于有痰不易咳出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氧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至关重要,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优势
中西医结合防治肺气肿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在调理机体整体功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成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西医在明确病因、控制急性发作、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效果明显。两者结合,既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又能从整体上调节机体机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情进展,为肺气肿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防治方案。
(周海英 浚县黎阳镇中心卫生院 中西医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