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的舞台上,常规血检宛如一位默默守护的智者,虽不常被人们聚焦,却悄然藏着解开身体奥秘的密码,犹如拥有一双能洞察健康风云的“透视眼”。
当那细细的针头扎入静脉,暗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管,这一小管看似寻常的液体,实则承载着身体内部世界的丰富信息。从红细胞的计数与形态,到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再到血小板的活力探查,每一项指标都像是拼图里的关键一块,组合起来便能勾勒出健康的轮廓。
红细胞,这些勤劳的“氧气搬运工”,它们的数目增减、压积变化,都可能暗示着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状况。若是红细胞计数偏低,伴随血红蛋白浓度下降,那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在作祟,或许是长期饮食缺铁,又或是慢性失血所致;而红细胞异常增多,则要警惕心肺疾病、高原反应等因素,让身体这台精密机器的“供氧电路”出现偏差,提示着潜在的健康危机。
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先锋卫士,其分类计数更是大有深意。中性粒细胞升高,像警报拉响,多是细菌感染的信号,身体正调动大军与病菌殊死搏斗;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意味着病毒感染,如流感季节里,它们成为对抗病毒的主力军,若持续异常,还需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有其独特意义,如同情报员,细微变动都能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指向过敏、寄生虫感染或特殊血液病症等隐秘角落。
血小板,负责止血凝血的关键“维修队”,数量过低,稍有创伤便可能出血不止,背后藏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重症风险;数量过高,又有血栓形成的阴影笼罩,心血管健康岌岌可危。
血检单上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与字母,在医生眼中却是鲜活的健康叙事诗。血糖值波动,关乎糖尿病的筛查与监控,牵出身体糖代谢紊乱的线索;血脂各项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低之间,心血管病风险此消彼长,好似交通路况指示灯,警示着动脉粥样硬化的逼近。
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上升,如同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或是肝炎、脂肪肝,亦或是药物、酒精伤害;肾功能检查中肌酐、尿素氮超标,暗示肾脏滤过排毒功能受损,可能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在作怪。还有电解质钾、钠、氯等平衡失调,微量元素缺乏,都会在这管血液中现出端倪,影响着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节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常规血检,频率无需过高,却不可或缺。它就像定期的身体巡检,在疾病初现端倪、尚未兴风作浪时,敏锐捕捉蛛丝马迹。无论是入职体检、年度健康检查,还是术前准备、病中监测,这管血都在默默诉说着身体的故事,为精准医疗奠基,让预防、诊断、治疗有据可依。
莫小瞧这抽管血的瞬间,它是打开健康宝藏的钥匙孔,透过这小小管血藏的密码,我们得以提前知晓身体城池的坚固与否,在疾病萌芽时就将其扼杀,守护生命之树常青,让健康不再是蒙着双眼的盲途前行,而是心中有数、应对有术的从容坚守。
(黄海艳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检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