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是反映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状况的重要参数,如同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以下是一些常见生化指标及其解读方法:
肝功能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酶活性升高。一般来说,ALT和AST的正常参考值较低,如果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脏存在炎症、损伤或坏死等问题,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肝脏负责对其摄取、结合和排泄。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也可能是溶血性疾病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直接胆红素升高通常提示胆汁排泄不畅,可能与胆管梗阻、肝细胞损伤等有关;间接胆红素升高则多见于溶血性黄疸等。
肾功能指标
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也经肾脏排出体外。这两项指标可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肌酐和尿素氮的排泄减少,血液中的浓度会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还可能受到饮食、运动、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
尿酸(UA):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尿酸升高可能与痛风、高尿酸血症、肾脏疾病等有关,也可能与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饮酒等因素有关。
血脂指标
总胆固醇(TC):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总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甘油三酯(TG):是血脂的一种成分,其水平升高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升高可能与饮食中脂肪摄入过多、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因此,HDL - C水平越高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又称“坏胆固醇”,它容易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LDL - C水平应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血糖指标
空腹血糖(FPG):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 - 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后测定的血糖值。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9 - 6.1mmol/L之间。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但也可能受到应激、药物、内分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2hPG):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值。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些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耐量异常的人群。
电解质指标
钠(Na⁺):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血钠异常可能与脱水、水肿、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有关。
钾(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等。血钾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无力等症状,常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钙(Ca²⁺):是维持骨骼健康、神经肌肉兴奋性和血液凝固等功能的重要元素。血钙异常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维生素D缺乏、肾脏疾病等有关。
镁(Mg²⁺):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活性调节、神经肌肉的传导和心血管系统的稳定等。镁缺乏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而镁过多则可能影响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黄海艳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检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