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瘤不是“肿瘤”,是血管上的“薄弱鼓包”
提到“动脉瘤”,别被名字里的“瘤”吓到,它不是癌症,而是血管壁局部变薄弱后,像吹气球一样鼓出来的“小包”。正常的血管壁坚韧有弹性,能承受血流冲击;如果某处血管壁因为各种原因变“薄”,血流长期冲击就会让这里慢慢鼓起来,形成动脉瘤。
这个“鼓包”很危险,就像老化的自行车内胎鼓了个泡,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血液会涌入周围组织(比如大脑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脑出血),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很高。了解动脉瘤偏爱哪些人,早点改掉坏习惯,就能降低中招风险。
二、动脉瘤“盯”上的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动脉瘤不是“随机抽奖”,它更偏爱有这些特征的人,就像“精准锁定目标”:
(一)高血压控制不好的人,血管长期“被高压冲击”
高血压是动脉瘤的“头号推手”。血压长期偏高,血管壁会一直承受较大压力,尤其是血管分叉处(血流冲击力最大的地方),容易因反复“冲击”变得薄弱,慢慢鼓出动脉瘤。
如果高血压还不规律吃药,血压忽高忽低,血管壁一会儿紧绷、一会儿稍松,就像反复拉伸的塑料布,更容易出现破损和鼓包。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患动脉瘤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5倍,血压越高、控制越差,风险越大。
(二)长期抽烟的人,血管壁被“化学腐蚀”
香烟里的尼古丁、焦油可不是“好东西”,它们会像“小刷子”一样反复刺激血管内皮(血管的“保护层”),让内皮变粗糙、不光滑;同时,抽烟会让血液变黏稠,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双重作用下,血管壁容易受损变薄弱,给动脉瘤可乘之机。
每天抽10支烟以上的人,动脉瘤发生率比不抽烟的人高2倍,而且烟龄越长,风险越高。更可怕的是,抽烟还会加速动脉瘤的生长,增加破裂风险,堪称动脉瘤的“加速器”。
(三)有家族遗传史的人,血管“天生底子薄”
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动脉瘤患者,那么自己患动脉瘤的风险会明显升高。这是因为遗传可能让血管壁的结构天生“不够结实”,比如胶原蛋白或弹性纤维发育不完善,血管壁韧性差,更容易在血流冲击下形成鼓包。
这类人就算没有其他坏习惯,也比普通人更要警惕,建议40岁后定期做血管检查(如脑血管CTA、MRA),早发现早处理。
(四)年龄大、血管“自然老化”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像老化的橡皮管,弹性慢慢下降,血管壁也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比如脂质沉积、弹性纤维减少),变得脆弱易损。所以,5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动脉瘤的发生率会明显上升,是重点关注人群。
三、这些坏习惯,会给动脉瘤“递刀子”
除了先天因素,很多后天习惯会“帮”动脉瘤生长,甚至加速破裂,必须赶紧改:
(一)吃太咸太油,给血管“雪上加霜”
高盐饮食会让血压升高,加重血管壁的压力;高油饮食(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会导致血脂升高,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让血管弹性更差,加速动脉硬化。
血管在“高压”和“硬化”的双重打击下,薄弱部位更容易鼓出动脉瘤,已经有的动脉瘤也会长得更快。每天盐摄入量超过5克、每周吃油炸食品3次以上的人,动脉瘤风险会翻倍。
(二)熬夜、压力大,血管“长期紧绷”
熬夜和长期压力大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长期“紧绷”着,就像一直被拉长的橡皮筋,容易在薄弱处出现“鼓包”。
经常熬夜、情绪焦虑的人,血压波动往往比较大,而血压骤升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因,很多动脉瘤破裂就发生在熬夜后或情绪激动时。
(三)酗酒、突然用力,给动脉瘤“最后一击”
长期大量喝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瘤形成;而一次大量饮酒(尤其是白酒)可能导致血压突然飙升,直接诱发动脉瘤破裂。
此外,突然用力(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搬重物)时,腹压和血压会瞬间升高,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力突然增大,就像给“鼓包”猛踩一脚油门,极易导致破裂,这也是很多动脉瘤患者发病的“导火索”。
四、想远离动脉瘤?这几个习惯必须改
动脉瘤虽然凶险,但通过改变习惯能有效降低风险,尤其是动脉瘤偏爱的人群,更要做好这几点:
(一)把血压“稳稳控制住”,给血管“减压”
高血压患者必须按医生要求规律吃降压药,别凭感觉停药或减药,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每天固定时间测血压(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记录血压变化,发现波动及时找医生调整用药。同时,避免突然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减少血压骤升的机会。
(二)烟必须戒,酒尽量限,给血管“减负”
抽烟对血管的伤害是“即时且持续的”,越早戒烟,血管越能慢慢修复,戒烟5年后,动脉瘤风险会降到接近不抽烟的人水平。
喝酒要严格限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啤酒750ml、红酒250ml),女性不超过15克(约啤酒450ml、红酒150ml),最好不喝,尤其避免空腹喝酒和猛灌酒。
(三)饮食清淡点,让血管“少积垃圾”
少吃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如腌菜、油炸食品、甜点),这些会升高血压、血脂,加速血管老化。
多吃新鲜蔬菜(每天500克)、水果(每天200克)、全谷物(燕麦、玉米)和优质蛋白(鱼类、鸡蛋、瘦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护血管内皮,延缓血管老化。
(四)避免突然用力,给血管“温柔对待”
平时要预防便秘(多吃蔬菜、多喝水、适当运动),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时及时治疗,避免剧烈咳嗽;搬重物时别“猛使劲”,先蹲下用腿部力量起身,减少腹压骤升对血管的冲击。
这些“温柔对待”血管的细节,能大大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尤其是已经发现动脉瘤的人,更要格外注意。
(五)高危人群定期查,早发现早处理
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抽烟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40岁后每2-3年做一次血管筛查:
1. 脑血管动脉瘤可做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无创且准确率高;
2. 主动脉瘤可做腹部超声或CTA,能早期发现血管壁的异常鼓包。
早期发现的小动脉瘤,通过介入治疗(如弹簧圈栓塞)或手术就能处理,避免破裂风险,千万别等到出现症状才检查(此时往往已破裂或体积较大)。
五、动脉瘤“偏爱”的人,多是习惯“养”出来的
动脉瘤的发生是先天因素和后天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因素无法改变,但后天习惯可以调整。高血压控制不好、长期抽烟、饮食不健康、突然用力,这些习惯就像“给动脉瘤递刀子”,加速它的形成和破裂。
了解动脉瘤偏爱哪些人,改掉这些坏习惯,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给血管“上保险”。尤其是高危人群,别心存侥幸,定期检查、及时干预,才能远离动脉瘤的威胁,让血管健康“更有保障”。记住,对血管好一点,它才会对你“温柔一点”。
(邓莉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副主任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