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患者的身体,像“打仗”一样需要“粮草”
肿瘤治疗就像一场“持久战”,手术、化疗、放疗这些治疗手段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消耗身体大量能量。此时的身体就像一个“战场”,免疫细胞、组织修复都需要充足的“粮草”——也就是营养。
如果营养跟不上,身体会变得虚弱,免疫力下降,不仅治疗耐受性变差(比如化疗时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伤口愈合变慢,甚至可能因为身体“扛不住”而耽误治疗。相反,营养充足的患者,往往精神状态更好,治疗副作用更轻,恢复速度也更快。
二、肿瘤患者容易“缺营养”,这些原因要知道
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比普通人复杂,不是“多吃点”就能解决的,背后有很多“拦路虎”:
(一)肿瘤细胞“抢营养”,正常细胞“吃不饱”
肿瘤细胞是“失控的掠夺者”,会优先抢夺身体摄入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葡萄糖),导致正常细胞和组织“营养不良”。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即使吃得多,也可能越来越瘦,这就是“肿瘤恶病质”的早期表现。
(二)治疗副作用“挡路”,吃不下也吸收不好
化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口腔溃疡,放疗可能导致食管炎(吞咽疼痛),手术会暂时影响消化功能,这些都会让患者“吃不下”“不敢吃”。就算勉强吃进去,肠道吸收功能也可能受影响,营养无法被充分利用,形成“吃了也白吃”的困境。
(三)心理压力大,“没胃口”成常态
得知患肿瘤后,很多人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导致食欲下降,对食物提不起兴趣。家属越劝“多吃点”,患者可能越反感,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摄入自然越来越少。
三、肿瘤患者需要哪些“关键营养”?缺一不可
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普通人不同,这几种营养素尤其重要,需要重点补充:
(一)蛋白质:修复身体的“建筑材料”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组织修复的“原材料”,肿瘤患者对蛋白质的需求比普通人高(每天每公斤体重1.2-2克)。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鸡蛋、牛奶、瘦肉(猪牛羊的精瘦肉)、鱼虾、豆制品(豆腐、豆浆)等。
比如体重60公斤的患者,每天需要72-120克蛋白质,相当于每天吃2个鸡蛋+1袋牛奶+100克瘦肉+1块豆腐,才能满足基本需求。如果消化不好,可以把食物打碎成泥(如肉末粥、鱼羹),或用蛋白粉补充(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
(二)热量:维持身体运转的“能量来源”
身体每天需要足够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来维持基础代谢(呼吸、心跳等)。肿瘤患者如果热量摄入不足,身体会分解肌肉和脂肪来供能,导致体重快速下降、乏力。
主食(米饭、面条、馒头、杂粮)是热量的主要来源,每天至少要吃3-5两;如果食欲差,可以适当吃点易消化的甜食(如藕粉、蜂蜜、酸奶)补充热量,但要避免高糖食物(蛋糕、糖果)过多,以免影响血糖。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免疫力的“调节剂”
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如锌、硒)能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对抗感染,促进组织修复。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西红柿)、水果(苹果、橙子、猕猴桃)、坚果(核桃、杏仁)是重要来源。
如果吞咽困难或消化不好,可以把蔬菜水果打成泥、榨成汁(现榨现喝,避免氧化),或选择营养补充剂(如复合维生素),但不能代替天然食物。
四、不同治疗阶段,营养补充“各有侧重”
手术、化疗、放疗阶段的身体状态不同,营养补充的方式和重点也不一样,要灵活调整:
(一)手术前后:“储备营养”+“促进愈合”
1. 手术前1-2周: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蔬菜沙拉),给身体“储备营养”,增强手术耐受力;
2. 手术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米汤、藕粉、蛋花汤、肉末粥),逐渐过渡到软食(面条、馄饨、豆腐),伤口愈合阶段(术后1-2周)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鲫鱼汤、鸽子汤去油后喝),促进伤口长好。
(二)化疗期间:“少量多次”+“避开反应期”
化疗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建议:
1. 化疗前1小时吃点清淡的食物(如面包、饼干),别空腹化疗(空腹更容易恶心);
2. 化疗后如果没胃口,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食(每天5-6餐,每餐吃少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哪怕是咸菜配粥,先保证吃进去);
3. 出现口腔溃疡时,吃温凉、细软的食物(如牛奶泡面包、蔬菜泥),避免辛辣、过烫的食物刺激口腔。
(三)放疗期间:“滋润黏膜”+“保护消化功能”
放疗(尤其是胸部放疗)可能损伤食管和胃肠道黏膜,导致吞咽疼痛、腹泻,饮食要注意:
1. 多吃滋润、易消化的食物(如银耳羹、蒸蛋、烂面条),避免粗糙、油炸的食物(如煎饼、薯片)划伤黏膜;
2. 如果出现腹泻,暂时少吃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选择低渣食物(如白米粥、蒸苹果),同时多喝水,补充电解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
五、肿瘤患者补充营养,这些“误区”要避开
很多患者和家属在“补营养”这件事上存在误区,反而影响恢复,必须纠正:
(一)“饿死肿瘤”——错!会先饿死自己
有人觉得“少吃点,肿瘤细胞就没营养了”,这是错误的。肿瘤细胞会优先抢夺营养,“饿肚子”只会让正常细胞受损,免疫力下降,加速身体垮掉。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补充营养”,让身体有力量对抗肿瘤。
(二)“只喝汤不吃肉”——汤里营养很少
很多家属觉得“汤最有营养”,只给患者喝汤,把肉倒掉。其实汤里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少(不足肉的10%),大部分营养还在肉里。正确的做法是“汤和肉一起吃”,把肉煮烂、切碎,连汤带肉一起吃,才能补充更多营养。
(三)“吃太多保健品”——不如好好吃饭
市面上很多“抗肿瘤保健品”(如人参、燕窝、灵芝),其实效果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而且价格昂贵。与其花高价买保健品,不如把钱花在新鲜的鱼、肉、蛋、蔬菜上,这些天然食物的营养更全面、更易吸收。
(四)“忌口太多”——没必要过度限制
“不能吃发物(鸡、鱼、虾)”“不能吃辛辣”这些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只要患者对某种食物不过敏,且吃了没有不适(如腹泻、腹胀),都可以吃。适当吃点自己喜欢的食物(包括少量辛辣),还能改善食欲,保持心情愉悦,对恢复更有利。
六、家属这样做,能帮患者“多吃点”
家属的态度和做法,直接影响患者的进食意愿,这几点要做好:
(一)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别“逼吃”
吃饭时别总说“你要多吃点,不然好不了”,这种话会增加患者压力。可以聊点轻松的话题,让患者在愉快的氛围中进食;患者吃不下时,别强迫,等一会儿再试试,或换种食物(比如患者不想吃米饭,换成面条、包子)。
(二)食物做得“好看又好嚼”,刺激食欲
肿瘤患者的食欲本就差,食物的卖相和口感很重要:
1. 颜色搭配鲜艳(如绿色蔬菜配红色番茄、黄色鸡蛋),让人有食欲;
2. 做得细软、易嚼(如肉末剁细、蔬菜切小),方便吞咽和消化;
3. 适当调味(如少量酱油、醋、葱姜),让味道更好,但别太咸太油。
(三)鼓励患者“能动就动”,促进消化
适当活动(如床边散步、坐椅子上活动手脚)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每天活动1-2次,每次10-15分钟(根据体力而定),别太累,以身体舒服为度,活动后往往会更想吃东西。
七、营养补充要“个体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肿瘤类型、治疗阶段、身体状态),营养需求也不一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找营养师或医生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1. 一周内体重下降超过3公斤;
2. 连续几天吃不下东西,每天摄入热量不足正常需求的一半;
3. 出现严重腹泻、呕吐,无法通过饮食补充营养;
4. 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病,需要特殊饮食。
营养师可能会建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这些制剂营养全面、易吸收,能快速补充营养,帮助患者度过进食困难的阶段。
八、营养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队友”,不能忽视
营养不是肿瘤治疗的“配角”,而是“重要队友”。从确诊肿瘤开始,就该重视营养补充,根据治疗阶段调整饮食,避开误区,让身体始终有充足的“能量”和“材料”。
好好吃饭,不是“任务”,而是对抗肿瘤、加快恢复的“武器”。患者吃得香、睡得好、有精神,治疗才能更顺利,恢复才能更快一步——这比任何“秘诀”都管用。
(赵君霞 河南省肿瘤医院 呼吸内一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