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中,脑卒中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无情地冲击着人们的健康防线。然而,在这看似凶险的危机背后,却隐藏着一条关乎生死的“黄金赛道”,它承载着希望与生机,连接着生命与康复的可能。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控制着身体的各项机能,一旦发生脑卒中,每分每秒都有无数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导致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损伤。所以,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在脑卒中救治这场与时间的较量中,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发病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尤其是前 4.5 小时,被医学界视为脑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能够及时恢复脑部血液供应,挽救尚未死亡的脑组织,患者就有可能避免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实现良好的康复预后。这就如同一场激烈的接力赛,从患者发病的那一刻起,家属、急救人员、医护人员就共同踏上了这条争分夺秒的赛道。
当身边有人突发脑卒中时,身边的第一目击者就成了这场生命接力的第一棒。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是关键的第一步。常见的脑卒中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头晕、平衡障碍等。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必须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120,同时记录发病时间,让患者保持安静、舒适的体位,避免情绪激动和不必要的搬动,为后续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急救人员抵达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展开现场急救措施,如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在转运途中,急救人员会提前与医院沟通患者情况,让医院的卒中团队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实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减少路途延误。
医院作为这场生命接力赛的核心战场,各科室协同作战,开启绿色通道。急诊科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完善头颅 CT 等必要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符合条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的有效手段,通过溶解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让血液重新灌注到缺血的脑组织中。如果溶栓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大血管闭塞的情况,还可以借助血管内介入治疗,如机械取栓等先进技术,直接取出血栓,打通血管通道。
从发病后的紧急送医,到院内的快速诊断、高效治疗,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环环相生。这不仅考验着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更依赖于全社会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程度。只有当公众了解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源头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只有当每个人都掌握脑卒中的识别要点,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才能为患者赢得生的希望。
在这条与时间赛跑的脑卒中救治黄金赛道上,每一次成功的接力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让我们携手共进,提升公众意识,优化救治流程,用知识与行动为生命保驾护航,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能够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重获新生,重返美好家园,书写生命坚韧不拔的奇迹篇章。
(马晓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