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两大类,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大脑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导致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着人体的各种功能,因此,脑卒中一旦发生,就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与时间赛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损伤。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急救知识,帮助大家在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反应。
一、识别脑卒中的症状:FAST原则
脑卒中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有一些典型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FAST原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识别方法:
F(Face):观察患者的面部是否对称,是否出现口角歪斜。
A(Arm):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S(Speech):询问患者是否能清晰讲话,注意其语言是否含糊不清。
T(Time):如果观察到上述任何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下发病时间。
记住,FAST原则的关键在于“时间”。脑卒中发生后,每耽误一分钟,大脑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脑细胞死亡。因此,迅速识别症状并拨打急救电话至关重要。
二、急救措施:保持冷静,正确处理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初步措施来帮助患者: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度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尽量让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抬高,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开衣物: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等紧身衣物,以便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不要随意喂药:在未明确脑卒中类型之前,不要给患者喂任何药物,包括降压药、阿司匹林等。因为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治疗方法截然不同,错误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窒息。
心理安慰:脑卒中患者往往因为突然发病而感到恐惧和焦虑。此时,我们可以轻声安慰患者,稳定其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三、急救之后的医疗干预
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必要的初步处理。随后,患者将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和具体位置。
药物治疗:根据脑卒中类型,给予溶栓、抗凝、降压等相应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或某些严重的缺血性脑卒中,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或恢复血液供应。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
四、预防脑卒中:从生活方式做起
虽然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疾病,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风险。这包括: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减少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管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定期监测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五、结语:重视脑卒中,守护生命健康
脑卒中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疾病,其救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掌握脑卒中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积极管理慢性疾病,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生命健康,远离脑卒中的威胁。
(李欢 汤阴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二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