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丙型肝炎”(简称“丙肝”)依旧是一个陌生又令人不安的名词。有人以为它像乙肝一样需要长期服药,有人甚至误以为一旦感染就等于“等着肝硬化、肝癌”。但事实上,丙肝早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手段已经可以实现彻底清除病毒,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
一、丙型肝炎是什么病?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肝炎。HCV通过血液传播,主要感染肝细胞,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常见传播途径包括:
输血或血制品不规范(特别是1993年前的中国)
透析、注射毒品共用针具
医疗操作消毒不当
使用未经消毒的文身、穿耳器具
母婴传播(罕见)
性传播(风险较乙肝低,但也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接触(如共餐、拥抱、咳嗽、蚊虫叮咬)不会传播丙肝,无需对感染者歧视或隔离。
二、为什么说丙肝是“沉默的杀手”?
丙肝最可怕之处在于它隐匿性强、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感染早期甚至多年后都无明显不适,常常在体检或并发症出现时才被发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5800万人感染HCV,但仅有不到20%的人知晓自己的感染状态。
丙肝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
慢性肝炎(70%以上患者)
肝硬化(15%~30%患者在20年内)
肝癌(特别是在已经肝硬化的基础上)
额外表现:如肾脏损伤、皮肤病、关节疼痛等
因此,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它也是可以被抓住的“敌人”,前提是主动筛查。
三、丙肝可以治好吗?答案是:可以“彻底治愈”
随着医学进步,丙肝已经成为少数可以“治愈”的慢性病毒性疾病之一。目前,抗丙肝治疗已经进入“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时代。
DAAs(Direct-Acting Antivirals)的优势:
治愈率>95%
疗程短(通常为8~12周)
不良反应少
不再依赖干扰素治疗
国家也大力推动丙肝规范治疗,多种DAA药物已纳入医保目录,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部分方案自费仅几千元)。
需要注意的是:
治愈≠有了抗体:目前,丙肝治愈后不会获得终身免疫,仍有再次感染风险。
严格依从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是疗效保障。
对于肝硬化或肝癌风险人群,治愈后仍需长期肝脏监测。
四、哪些人是丙肝高风险人群?建议主动筛查!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感染者并不自知。因此,以下人群应主动进行HCV抗体筛查:
曾经输血或血制品使用者(特别是1993年前)
有静脉吸毒史
接受过透析、器官移植等高风险操作
HIV感染者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传播疾病史
曾做过纹身、穿耳、针灸等
筛查丙肝非常简单,抽一次血即可检测抗体。如抗体阳性,再通过HCV RNA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
五、如何预防丙肝感染?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不同于乙肝),所以预防主要靠阻断传播途径:
医疗操作必须严格无菌
不共用注射针具或个人护理用品(如剃须刀、牙刷)
纹身、美甲、穿耳等务必选择正规机构
性生活中正确使用避孕套
血液接触时使用手套,注意伤口防护
丙肝感染者也应注意避免将病毒传染他人,包括安全处理血液、避免捐血等。
六、科普小贴士:丙肝≠乙肝,也不等于“传染病患者”
丙肝和乙肝不同,它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也不需要被隔离或歧视。很多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会恐慌甚至自我封闭,这是不必要的。事实上,规范治疗后的丙肝患者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工作、恋爱和生育。
结语
丙肝不是绝症,也不是“判死刑”。它可以彻底治愈、重获健康,关键在于认识它、重视它。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早筛查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而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而言,接受正规治疗就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请记住:丙肝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你愿意行动,就有机会“清除病毒,彻底治愈”。
(郭焦枝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