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CT或MRI检查时注射造影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5-03-19 10: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影像检查中,造影剂如同"显影魔法师",能让血管、肿瘤或炎症区域在CT或MRI图像中清晰显现。然而,这种特殊药剂的使用需严格遵循规范,尤其是对辐射敏感的儿童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群体。本文将从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检查后护理三个阶段,系统梳理造影剂使用的关键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精准评估与充分准备
1. 过敏史筛查: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造影剂过敏反应虽发生率仅0.04%-0.1%,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检查前需重点排查三类人群:

既往过敏史:对碘、钆、海鲜或药物过敏者,过敏风险增加3-5倍。需特别说明的是,海鲜过敏并非碘造影剂绝对禁忌,但需加强监护。

特殊疾病状态:哮喘、荨麻疹病史者,建议检查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禁用碘造影剂。

儿童特殊考量:3岁以下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建议采用低渗或等渗造影剂,并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备用。

2. 肾功能评估:肾脏的"压力测试"
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造影剂肾病。检查前需进行三项关键检测:

血肌酐检测:成人eGFR<30ml/min/1.73m²、儿童eGFR<60ml/min/1.73m²者禁用碘造影剂。

尿液分析:蛋白尿或血尿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需谨慎评估检查必要性。

特殊人群管理: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者,需检查前48小时停药,检查后48小时复查肾功能正常方可恢复用药。

3. 禁食管理:胃部的"安全缓冲"
不同检查部位对禁食要求各异:

腹部CT/MRI:需禁食4-6小时,防止造影剂诱发呕吐导致误吸。检查前30分钟可饮用500ml纯净水充盈胃肠道,提高图像质量。

头颅/胸部检查:无需严格禁食,但应避免过饱,防止检查中深呼吸引发胃内容物反流。

儿童特殊方案:采用"分次少量"饮水法,1岁以上儿童检查前1小时分3次饮用150ml水,既保证胃部充盈又避免过度哭闹。

二、检查中:规范操作与实时监护
1. 注射技术:精准控制的"生命通道"
血管选择:优先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避免使用手背静脉(儿童外渗风险高3倍)。

注射速率:成人按1.5-3.0ml/s流速注射,儿童按体重调整(0.5-1.0ml/s/kg),防止高速注射引发血管损伤。

实时监测:使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注射压力,当压力>150psi时自动终止注射,预防造影剂外渗。

2. 生命体征监护:动态平衡的"安全网"
血压监测:每5分钟测量一次,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上升>15mmHg提示过敏反应可能。

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SpO₂,当数值<92%时立即停止检查并给予吸氧。

儿童专属方案:采用"五感安抚法"——播放动画片、提供安抚玩具、使用甜味剂口腔喷雾,将儿童配合度提升至92%。

3. 过敏反应应急:争分夺秒的"黄金5分钟"
轻度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立即停止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多数症状在15分钟内缓解。

中度反应(面部水肿、支气管痉挛):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25-0.5mg,建立静脉通道补液。

重度反应(喉头水肿、休克):启动急救团队,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同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儿童0.01mg/kg)。

三、检查后:科学护理与长期随访
1. 造影剂排泄:肾脏的"减压行动"
水化方案:检查后24小时内饮用温水2000-3000ml(儿童按体重计算,每日50ml/kg),分次饮用避免水中毒。

特殊人群管理:肾功能不全者: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法,每小时饮用100-150ml,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心功能不全者:严格限制饮水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促进排泄。

儿童专属方案:1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果汁替代法",将25%果汁与75%温水混合,提高饮水依从性。

2. 穿刺部位护理:血管的"修复工程"
压迫止血:检查后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小时,防止血肿形成。

外渗处理:轻度外渗(肿胀直径<5cm):24小时内冷敷,每次15分钟,每日4次;重度外渗(皮肤破溃、水疱):立即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1500U,配合硫酸镁湿敷。

儿童特殊考量:使用卡通图案敷料,通过游戏化护理降低患儿恐惧感。

3. 长期随访:隐匿风险的"追踪雷达"
迟发性过敏:检查后72小时内密切观察,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肾功能监测:检查后3天复查血肌酐,若升高>25%提示造影剂肾病,需进行肾脏保护治疗。

儿童发育评估:对接受多次增强检查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神经发育评估,监测造影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

四、特殊人群防护:量身定制的"安全方案"
1. 孕妇与哺乳期女性
孕妇:原则上避免增强检查,必须进行时需在孕中期(14-28周)实施,并使用最低剂量造影剂。

哺乳期女性:注射碘造影剂后可继续哺乳,注射钆造影剂需暂停哺乳24小时。

2. 肿瘤患儿
化疗期间:避免使用肾毒性造影剂,优先选择血脑屏障穿透性强的钆贝葡胺。

长期随访: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测,预防造影剂诱导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3. 早产儿
剂量调整:按体重0.8-1.2ml/kg计算造影剂用量,扫描参数降低30%辐射剂量。

体温维护:检查室温度保持在28-30℃,使用预热毯防止低体温。

五、结语:科学防护,让影像检查更安全
造影剂是现代医学的"透视眼",但其使用需建立在对人体生理机制的深刻理解之上。从检查前的精准评估,到检查中的严密监护,再到检查后的科学护理,每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对儿童、孕妇、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群体,更需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将造影剂检查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让这项技术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利器。

(马啸天 新乡市中心医院 CT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