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宫颈癌放疗用“三维”?给正常细胞“让路”更贴心

2025-07-23 20: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放疗治宫颈癌,关键是“打准肿瘤,少伤好人”

宫颈癌放疗时,射线就像“无形的手术刀”,通过杀死癌细胞来控制肿瘤。但子宫周围“邻居”多——前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旁边还有小肠、输尿管,这些都是正常器官,射线如果“瞄不准”,就会像散弹枪一样,在杀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到正常细胞,导致尿频、腹泻、便血等副作用。

传统放疗像“平面瞄准”,只能大致对准肿瘤区域,正常器官难免被“波及”;而三维适形放疗(简称“三维放疗”)就像“立体导航”,能精准勾勒出肿瘤的形状和位置,让射线紧紧“裹住”肿瘤,给周围正常细胞“让路”,副作用小了,患者也少受罪。

二、“三维”放疗和传统放疗,差别在“精准度”上

三维放疗不是射线变强了,而是“瞄准技术”升级了,就像从“老式步枪”换成“狙击枪”,打靶更准,误伤更少:

1.传统放疗:“大概齐”照射,正常器官易受伤

传统放疗时,医生根据经验在患者身体上画标记线,射线从几个固定方向照射,只能覆盖肿瘤的大致范围。就像用手电筒照墙角的虫子,为了照到虫子,难免会照亮旁边的家具(正常器官)。

这种方式下,膀胱、直肠接受的射线剂量较高,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严重腹泻、血尿等副作用,甚至因为副作用太严重,不得不中断放疗。

2.三维放疗:“量身定制”照射范围,射线会“绕路”

三维放疗时,先通过CT、MRI扫描,在电脑上重建肿瘤和周围器官的“3D模型”,医生像“雕刻”一样,把射线的形状调整得和肿瘤完全匹配(肿瘤是不规则的,射线也跟着变形状),再从多个角度照射,让射线集中在肿瘤上,周围正常器官的剂量能减少50%以上。

就像给肿瘤“套个罩子”,射线只在罩子里发挥作用,罩子外的正常细胞“安然无恙”,副作用自然就轻了。

三、三维放疗“三步曲”:从扫描到治疗,步步精准

三维放疗不是简单按下开关就行,整个过程像“精密工程”,分三步完成,每一步都为了“精准”:

1.第一步:CT定位,给肿瘤和正常器官“画地图”

患者躺在专用的定位床上,通过CT机对盆腔进行精细扫描(每层厚度1-3毫米),电脑会把扫描图像合成三维模型,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膀胱、直肠、小肠、输尿管的具体位置——就像给战场画了详细地图,哪里是“目标”(肿瘤),哪里是“友军”(正常器官),一目了然。

定位时患者要保持不动(通常会用体膜固定身体),确保扫描图像准确,这是后续精准放疗的基础,整个过程约30分钟,无痛无创伤。

2.第二步:电脑计划,设计“射线路线”,避开正常器官

放疗科医生、物理师一起在三维模型上“工作”:

-先给肿瘤“划范围”:确定需要照射的肿瘤区域(包括原发灶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

-再给正常器官“设禁区”:给膀胱、直肠等正常器官设定“剂量上限”(超过这个剂量就可能受伤);

-最后设计射线角度和形状:从不同方向(通常5-7个方向)发射射线,每个方向的射线形状都和肿瘤在该角度的投影一致,确保射线只“包裹”肿瘤,不超过禁区。

这个过程像“解数学题”,电脑会计算出上百种方案,最后选出副作用最小、肿瘤剂量最足的方案,通常需要1-2天完成。

3.第三步:精准治疗,射线“按计划执行”

治疗时,患者躺在和定位床一样的治疗床上,通过激光线对准定位时的标记点,确保身体位置和定位时完全一致。放疗机按照电脑计划的角度和形状发射射线,整个过程患者清醒,没有疼痛,每次10-15分钟,每周5次,总共需要5-6周(25-30次)。

治疗中,有的机器还会实时监控患者的呼吸、身体移动(比如膀胱充盈度变化导致的位置变动),一旦超出误差范围就自动暂停,避免射线“跑偏”。

四、三维放疗的“好处”:副作用小了,生活质量高了

三维放疗的核心优势是“精准”,这直接带来了两大好处:肿瘤控制更好,副作用更少,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膀胱副作用减轻:尿频、血尿少了

传统放疗中,约40%的患者会出现膀胱损伤——尿频(一天上厕所10次以上)、尿急(憋不住尿),甚至血尿。三维放疗通过限制膀胱接受的射线剂量,这些症状的发生率降到15%以下,而且程度轻,多数人只是偶尔尿频,不影响正常生活。

2.直肠副作用减少:腹泻、便血少见了

直肠对射线很敏感,传统放疗后,超过30%的患者会出现腹泻(一天3次以上稀便)、肛门疼痛,严重的会便血。三维放疗让直肠受照剂量降低,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降到10%左右,多数人只是轻微腹胀,不用吃止泻药就能坚持治疗。

3.肿瘤照射更“足”:控制效果更好

因为能精准避开正常器官,三维放疗可以给肿瘤更高的剂量(比传统放疗高10%-15%),而不用担心正常器官受伤。剂量充足了,肿瘤被杀死的概率更高,复发率也更低(研究显示,三维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比传统放疗提高约10%)。

4.治疗期间能“正常生活”:少遭罪,不耽误事

副作用轻了,患者治疗期间不用频繁跑医院处理并发症,还能买菜、做饭、轻度工作,甚至照顾家人,心理压力也小,更有利于恢复。

五、哪些宫颈癌患者适合“三维”放疗?大部分都能用

三维放疗不是“高端选项”,而是目前宫颈癌放疗的“标准方案”,除了极少数情况,大部分患者都能从中受益:

1.早期宫颈癌(Ⅰ-Ⅱ期):术后辅助放疗,减少复发

早期宫颈癌做了手术(子宫切除)后,如果有高危因素(如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深度深),需要放疗来降低复发风险。三维放疗能精准照射可能有残留癌细胞的区域(阴道残端、盆腔淋巴结),避免伤到膀胱、直肠,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2.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放疗为主,控制肿瘤

局部晚期宫颈癌(肿瘤较大,或侵犯到阴道、宫旁组织)通常以放疗为主(同步化疗),三维放疗能在给足肿瘤剂量的同时,保护膀胱、直肠,让患者能坚持完成全部治疗,提高治愈率。

3.复发宫颈癌:再次放疗,减少损伤

少数患者术后复发,需要再次放疗,这时候正常器官已经受过一次“照射”,对射线更敏感。三维放疗能精准避开上次照射过的区域,给复发肿瘤足够剂量,同时降低正常器官的二次损伤风险。

六、三维放疗前,患者要做好这些“配合”,保证精准度

三维放疗的精准度,离不开患者的配合,这些细节做好了,才能让计划不白费:

1.定位前“憋尿”:让膀胱位置固定

膀胱和子宫相邻,膀胱充盈程度(憋尿多少)会影响子宫、肿瘤的位置。定位前医生会要求患者喝一定量的水(通常500ml),让膀胱适度充盈(有明显尿意但不难受),治疗时也要保持同样的憋尿程度,确保肿瘤位置和定位时一致,避免射线“瞄偏”。

可以在家练习:每次喝同样量的水,记录多久会有合适的尿意,形成规律,治疗时就能快速达到要求。

2.治疗期间“体重别大波动”:肿瘤位置不变

体重变化超过5公斤,会导致盆腔内器官的位置、脂肪厚度改变,原来的放疗计划就“不准”了。治疗期间要保持饮食均衡,别刻意减肥或大量进补,每周称一次体重,变化大了及时告诉医生,可能需要重新定位、调整计划。

3.身上的“标记别碰掉”:定位的“导航点”

定位时医生会在皮肤上画标记线(或贴标记点),这些是治疗时对准位置的“导航点”,洗澡时用清水冲,别用肥皂搓、别用毛巾擦,掉了要及时让医生补画,否则可能影响治疗精度。

4.有不适“及时说”:医生能调整计划

治疗期间如果出现尿频、腹泻、腹痛等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医生会通过检查判断是否是射线引起的,必要时调整放疗计划(如暂时降低剂量、调整射线角度),或开药物缓解症状,让治疗能顺利进行。

七、这些误区会“误解”三维放疗,澄清一下

三维放疗是新技术,很多患者不了解,容易有误解,其实它没那么“神秘”:

1.“三维放疗太贵,不如传统放疗划算”——错

三维放疗因为需要定位、计划设计,费用确实比传统放疗高一些(总费用高约20%-30%),但它能减少副作用带来的治疗成本(如治疗腹泻、血尿的药费、住院费),更重要的是,患者生活质量高,能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总体来看更“划算”。而且现在很多医保能报销三维放疗的费用,负担没那么重。

2.“三维放疗射线更强,伤身体更厉害”——错

三维放疗的射线和传统放疗一样,只是“瞄准更准”,肿瘤接受的剂量足够杀死癌细胞,正常器官接受的剂量比传统放疗还低,所以对身体的整体损伤更小,而不是更大。

3.“只有晚期患者才需要三维放疗,早期不用”——错

早期宫颈癌术后放疗虽然照射范围小,但膀胱、直肠离得近,传统放疗照样可能伤到它们。三维放疗能让早期患者也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治疗更轻松,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早期、晚期都推荐用三维放疗。

4.“三维放疗能完全避免副作用”——错

三维放疗能大幅减少副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因为肿瘤和正常器官太近(比如肿瘤侵犯到直肠壁),射线难免会有一点重叠,所以少数患者还是会有轻微副作用(如轻度腹泻),但比传统放疗轻得多,多数人能忍受。

八、三维放疗的核心:“给肿瘤精准剂量,给正常器官留余地”

宫颈癌三维放疗的进步,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不仅要治好肿瘤,还要让患者少受罪,不影响后续生活。它通过精准技术,在杀死癌细胞和保护正常器官之间找到平衡,让放疗从“不得不忍受的治疗”变成“可接受的治疗”。

对宫颈癌患者来说,选择三维放疗不是“选贵的”,而是“选对的”——在同样治疗效果下,谁不想少点痛苦、多点生活质量呢?这大概就是三维放疗最贴心的地方。

(徐雪莲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治疗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