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脱皮?这样护着能少遭罪

2025-06-02 17: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放疗伤皮肤,不是“烤焦了”,是“细胞受伤了”

乳腺癌放疗时,射线要穿过皮肤到达乳腺组织,皮肤相当于“第一道关卡”,难免会被射线“波及”。射线会损伤皮肤细胞的DNA,让细胞分裂变慢、死亡变快——就像庄稼被暴晒后慢慢枯萎,皮肤也会从发红、干燥,逐渐发展到脱皮、破损。

这种皮肤反应和晒伤有点像,但比晒伤更“深”、更“持久”。放疗次数越多(通常20-30次),皮肤积累的损伤越重,脱皮的概率越高。不过只要护得好,就能减轻反应,让皮肤少受罪,还不耽误放疗进度。

二、放疗后皮肤“变样子”,分阶段来,脱皮是其中一步

放疗对皮肤的影响不是突然出现的,会分阶段“慢慢来”,脱皮通常在中晚期出现,先搞清楚阶段,才能对症护理:

1.早期(放疗1-2周):皮肤“有点红、有点干”

照射区域的皮肤(通常是乳房及周围、腋窝)会比平时红一点,像轻微晒伤,摸起来有点干燥、粗糙,偶尔有点痒,但不疼,也不影响活动。这时候细胞刚开始受损,还没到脱皮的程度,及时保湿就能缓解。

2.中期(放疗3-4周):皮肤“又红又烫,开始脱皮”

皮肤发红范围扩大,颜色变深(像煮熟的虾),摸起来有点烫,干燥加重,开始出现细小的脱皮(像蛇蜕皮一样,一层薄皮屑),可能有点刺痛,尤其是穿衣服摩擦时。这是细胞死亡增多,表皮开始脱落的信号,护理重点是减少摩擦、加强保湿。

3.晚期(放疗4周后或结束后1-2周):脱皮“变厚,可能破”

如果护理不到位,脱皮会加重,出现大片厚皮脱落,甚至露出下面的嫩肉(表皮破损),可能渗液、结痂,疼得厉害,穿衣服、抬手都费劲。这时候需要更精细的护理,避免感染,促进愈合。

三、脱皮前,先做好这些事,能让脱皮“来得轻一点”

放疗开始后就做好防护,能减少皮肤损伤,让脱皮程度减轻,甚至不脱皮,这些细节要记牢:

1.穿衣服“选纯棉、宽松款”,别让皮肤“被摩擦”

放疗区域的皮肤最怕摩擦,衣服要选100%纯棉的(柔软、透气),领口、袖口宽松点(穿脱时不蹭到乳房和腋窝),别穿化纤、蕾丝(粗糙、不透气),更别穿紧身衣(像“绷带”一样勒着皮肤,加重损伤)。

洗衣服时用无香料、无荧光剂的洗衣液,洗后多漂几遍,避免残留的洗涤剂刺激皮肤;衣服晾干后,把领口、袖口的褶皱抚平,别让硬边摩擦皮肤。

2.洗澡“水温别高、时间别长”,别用“搓澡巾、沐浴露”

-水温:37℃左右(比体温稍高一点),别用热水烫(会加重干燥和发红);

-时间:5-10分钟速战速决,别泡澡(长时间泡会让皮肤更干);

-方式:用温水轻轻冲,别用搓澡巾、丝瓜络(会搓掉表皮,加重脱皮),照射区域用手轻轻撩水洗就行;

-沐浴露:照射区域别用(包括香皂、沐浴乳),清水洗最安全,其他部位用温和的无香料沐浴露,洗完冲干净。

洗完澡后,用柔软的纯棉毛巾(别用粗毛巾)轻轻拍干皮肤(不是擦干,避免摩擦),让皮肤保留一点水分。

3.保湿“选对药膏”,别乱涂“护肤品”

放疗开始后,每天要给照射区域皮肤涂保湿剂,选对产品很重要:

-选医用保湿剂:比如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的医用修复霜(医生或药师推荐的),这些成分能修复皮肤屏障,无香料、无酒精,刺激小;

-别用普通护肤品:尤其是含香精、酒精、美白成分(如维A酸、果酸)的面霜、乳液,会刺激皮肤,加重脱皮;

-用法:洗完澡后3分钟内涂(趁皮肤还有点湿),用指腹轻轻抹开,薄薄一层就行,别涂太厚(不透气),每天2-3次,包括放疗前(放疗前1小时涂,让皮肤吸收)。

4.躲开“刺激源”,别让皮肤“雪上加霜”

-别暴晒:照射区域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外出要穿长袖衣服盖住,别涂防晒霜(可能刺激皮肤);

-别热敷、冷敷:放疗后皮肤敏感,热敷会加重红肿,冷敷会让皮肤更干,都可能加重脱皮;

-别抓、别撕皮:皮肤痒或有皮屑时,千万别用手抓(会抓破)、别撕脱皮(会扯掉好皮肤),实在痒就轻轻拍一拍;

-腋窝别用止汗剂:腋窝是常见照射区域,止汗剂含铝盐,会刺激皮肤,加重脱皮,出汗多就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

四、已经开始脱皮,这样护着能“少疼、好得快”

脱皮出现后,护理要更小心,重点是减少疼痛、防止破损、促进表皮再生:

1.轻微脱皮(只有薄皮屑):加强保湿,减少摩擦

-保湿剂换成更厚重的软膏(如医用凡士林软膏),锁水效果更好,能减少皮肤水分流失,让皮屑软化、自然脱落;

-穿衣服时动作轻一点,穿前把衣服内侧的线头剪掉(避免勾到皮肤),可以在衣服里贴一块柔软的纯棉布(别用创可贴,不透气),减少摩擦;

-睡觉别压着照射区域,比如右侧乳房放疗,就尽量左侧卧,避免皮肤被压得更红、更脱皮。

2.中度脱皮(大片脱皮,有点疼):保护嫩皮,避免感染

-脱皮区域别再涂普通保湿剂,改用含促进修复成分的药膏(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每天2次,轻轻抹在脱皮处,帮助新生表皮生长;

-穿宽松的无袖上衣(如果是乳房放疗),或把袖子卷起来,让脱皮区域尽量暴露在空气中(别闷着),但要避免灰尘落在上面;

-洗澡时水温再调低一点(35℃左右),别直接冲脱皮处,用湿毛巾轻轻擦周围皮肤,脱皮处用清水撩一撩就行,洗完马上涂药膏。

3.脱皮伴破损(露嫩肉、渗液):无菌护理,找医生处理

-别自己处理,马上告诉放疗医生或护士,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含抗菌成分的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防止感染;

-破损处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别用酒精、碘伏,会刺激嫩肉),然后涂药膏,再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避免摩擦),每天换一次纱布;

-穿衣服要特别小心,最好穿前把衣服撑开,轻轻套进去,别让衣服碰到破损处,必要时医生会调整放疗计划(暂停1-2天),让皮肤先修复。

五、放疗结束后,脱皮还会“持续一阵”,别松懈

放疗结束不代表皮肤马上好,射线的损伤会“滞后”,脱皮可能在结束后1-2周达到最重,之后才慢慢恢复,这时候的护理也不能停:

1.继续保湿1-2个月:皮肤修复需要时间

放疗结束后,照射区域皮肤的屏障功能还没恢复,要继续涂医用保湿剂1-2个月,直到皮肤不红、不脱屑、不干燥为止,帮助表皮完全再生。

2.别过早“用护肤品、化妆”:给皮肤“留恢复时间”

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别在照射区域用普通护肤品、化妆品(包括粉底、腮红),这些东西可能含有刺激成分,影响皮肤修复,等皮肤完全正常(不红、不脱、不疼)再用。

3.注意皮肤“颜色变化”:可能会有点“色素沉着”

放疗后几个月,照射区域皮肤可能比周围颜色深一点(色素沉着),这是正常的,会慢慢变淡(可能需要半年到1年),别担心,也别用美白产品试图“淡化”(可能刺激皮肤),做好防晒(穿长袖、戴帽子)就行。

六、这些误区会“加重脱皮”,必须避开

很多人在放疗皮肤护理上有误区,不知不觉让皮肤更受罪,这些错误做法要纠正:

1.“脱皮是正常的,不用管”——错

轻度脱皮可能自己恢复,但不护理会加重,甚至发展成破损、感染,耽误放疗进度。及时护理能减轻反应,让放疗更顺利,何乐而不为?

2.“涂药膏越厚越好,能‘压’住脱皮”——错

涂太厚的药膏会让皮肤不透气,汗液、分泌物排不出去,反而容易滋生细菌,加重炎症。薄薄一层,能覆盖皮肤就行,关键是勤涂(每天2-3次)。

3.“用偏方(芦荟胶、橄榄油)能治脱皮”——错

芦荟胶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尤其是自制的),橄榄油太油腻,会堵塞毛孔,都可能加重皮肤反应。只有医生推荐的医用保湿剂才是安全有效的,别信偏方。

4.“放疗结束了,皮肤脱皮就不用管了”——错

放疗的“迟发性损伤”可能在结束后才显现,脱皮加重、皮肤变硬(纤维化)都可能发生,继续护理能减少这些问题,让皮肤恢复得更好。

5.“脱皮就是放疗没做好,医生技术不行”——错

放疗不可避免会损伤皮肤,就像做手术会留疤痕一样,是治疗的正常反应,和医生技术无关。反应轻重和个人皮肤敏感程度、放疗剂量、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皮肤修复慢)等有关,做好护理才是关键。

七、皮肤护理的核心:“温柔对待,提前预防”

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脱皮,虽然常见,但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护理减轻。从放疗第一天就开始保湿、减少摩擦、避开刺激源,脱皮出现后针对性护理,就能让皮肤少遭罪,不影响治疗。

记住,放疗时皮肤的反应是暂时的,而治疗效果是长远的。花点时间呵护皮肤,既能顺利完成放疗,又能减少痛苦,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徐雪莲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治疗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