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本病多见于4-12岁的儿童,男孩多见。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孩子,本文将从认识疾病、生活护理、专业治疗、社交与教育、心理支持五个方面提供详尽的护理与应对指南。
一、认识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
(一)症状表现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抽动和发声两类。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和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表现为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等多种动作。发声症状则表现为清嗓子、吼叫声或犬吠声等,有时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且往往具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有关。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感可能是发病的关键环节。此外,感染、精神因素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三)病情评估与监测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记录抽动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抽动部位、频度、强度等,以便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长还需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理问题。
二、生活护理与日常注意
(一)作息规律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释放多余的精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发紧张或疲劳。
(二)饮食调理
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冰淇淋、饮料、膨化食品、方便面、羊肉、糖、巧克力等甜食及辛辣、油炸食品。增加富含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三)预防感冒
感冒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因此家长应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减少屏幕时间
控制孩子观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防止由此引发的紧张和疲惫。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
(五)环境营造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噪音干扰,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过度刺激。
三、专业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抽动药物,如盐酸赛庚啶片、氯硝西泮片、盐酸氯丙嗪片等。家长应谨慎监控药物的副作用,并进行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社交能力。
(三)习惯逆转训练
在专业指导下,帮助孩子觉察并替代抽动行为。通过反复练习,逐渐降低抽动频率,直至症状消失。这种方法需要耐心和坚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四)放松技巧
教孩子一些放松方法,如深呼吸、肌肉松弛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抽动症状。鼓励孩子在紧张或焦虑时尝试这些放松技巧。
四、社交与教育支持
(一)与老师沟通
与老师进行深入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请求老师避免在同学面前提及病症本身,以免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二)同伴教育
让同学们理解和包容孩子,创造一个友好的环境。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或社交聚会,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增加自信心。
(三)减轻学习压力
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任务,确保他们能参与正常的学校生活。避免过度追求学习成绩,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五、心理支持与家庭氛围
(一)心理安慰与鼓励
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采用积极语言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及时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避免提及病症本身,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争吵与紧张情绪。家长之间应相互支持、理解,共同应对孩子的病情。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三)亲子沟通与情感支持
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六、结语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家长,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病情。通过合理的作息安排、均衡的饮食、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及专业的治疗与康复措施,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友好的成长环境。让携手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田晓慧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