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有影响吗?术后饮食要注意什么?

2025-07-24 10: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每年我国有上百万患者接受这一手术。很多患者术前都会担心:“胆囊切了对身体有影响吗?”“术后吃东西要忌口吗?”事实上,胆囊虽为重要消化器官,但其功能可被身体代偿,术后通过科学护理,多数人能恢复正常生活。本文将详细解析胆囊切除后的身体变化及饮食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科学应对术后康复。

一、胆囊的功能:为什么它可以被“切除”?

要理解胆囊切除后的影响,首先需了解胆囊的生理功能。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器官,主要功能有三点:

-储存胆汁:肝脏每天分泌800-1000毫升胆汁,胆囊通过浓缩功能将胆汁储存起来(容量约50毫升),待进食时释放。

-浓缩胆汁:胆囊黏膜可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使胆汁浓度提升10-20倍,增强消化能力。

-调节胆汁排放:进食后,胆囊收缩,将浓缩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分解。

值得注意的是,胆汁的分泌源头是肝脏,胆囊仅起“储存和浓缩”作用。因此,切除胆囊后,肝脏仍会持续分泌胆汁,只是胆汁失去了“临时仓库”,改为直接排入肠道。身体通过逐渐适应这种胆汁分泌模式,最终恢复消化功能,这也是胆囊可以被安全切除的核心原因。

二、胆囊切除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胆囊切除后,短期内身体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不适,但多数会在数月内缓解。

1.短期消化功能的“适应期”

术后1-3个月是身体适应的关键阶段,由于胆汁持续排入肠道(而非按需释放),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脂肪不耐受:进食油腻食物后,因胆汁相对不足,脂肪消化不完全,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大便稀溏,每天2-3次),尤其吃油炸食品、肥肉后明显。

-食欲轻度下降:少数人因腹部不适或胆汁刺激肠道,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但通常不影响正常进食。

-腹部隐痛:手术创口或腹腔轻微粘连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失。

这些症状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20%,与个体肠道敏感性、术前胆囊功能状态有关。研究显示,约90%的人在术后3-6个月会逐渐适应,症状自行缓解。

2.长期对身体的影响:无需过度担忧

目前医学研究未发现胆囊切除会对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营养吸收:长期随访显示,胆囊切除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吸收与常人无异,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肝胆功能: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不受影响,胆总管会轻度扩张以代偿胆囊的储存功能,胆汁成分也会逐渐调整(如胆汁酸比例升高),帮助消化脂肪。

-其他疾病风险:曾有研究认为胆囊切除可能增加结肠癌风险,但近年大规模研究证实,两者无明确关联;也不会增加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3.哪些人可能出现持续不适?

少数患者(约5%)术后不适症状会持续超过6个月,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术前已存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术中胆管轻微损伤或术后胆管狭窄;

-肠道对胆汁酸的敏感性过高。

这类患者需及时就医,通过药物(如利胆药、益生菌)或饮食调整改善症状。

三、胆囊切除术后,饮食该如何调整?

饮食管理是术后康复的关键,科学调整饮食能帮助身体快速适应,减少不适。饮食原则需分阶段进行,逐渐从“限制”过渡到“正常”。

1.术后1-2周:清淡、易消化为主

此阶段肠道功能刚恢复,需减轻消化负担:

-主食:以软烂食物为主,如米粥、软面条、面汤、发面馒头,避免粗粮(如糙米、燕麦)和油炸主食(如油条)。

-蛋白质:选择低脂、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清蒸鱼、嫩豆腐、鸡蛋羹(每天1个鸡蛋即可)、去皮鸡肉,避免肥肉、动物内脏、肉汤(含高脂肪)。

-蔬菜:选纤维少的嫩叶菜,如菠菜叶、生菜、黄瓜,煮熟煮软后食用,避免芹菜、韭菜、笋等粗纤维蔬菜(可能引起腹胀)。

-烹饪方式:以蒸、煮、炖、烩为主,禁用油炸、煎、烤;少油少盐,每日用油量不超过10克(约1汤匙)。

-禁忌:忌辛辣刺激(辣椒、大蒜)、忌饮酒、忌产气食物(豆类、洋葱、碳酸饮料)。

每日可少食多餐(5-6餐),每餐七八分饱,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肠道负担。

2.术后2周-3个月:逐步增加食物种类

身体适应后,可逐渐尝试之前禁忌的食物,观察耐受情况:

-逐步添加脂肪:从每日10克油增至20克,可尝试瘦肉(猪瘦肉、牛肉)、低脂牛奶,每周1-2次清蒸鱼,观察是否腹胀、腹泻。若无症状,可少量添加坚果(如1-2颗核桃)、植物油(橄榄油、玉米油)。

-恢复正常主食:可吃米饭、全麦面包,但仍需避免油炸主食(如炸薯条)。

-增加蔬菜种类:可尝试西兰花、胡萝卜、南瓜等,煮熟后食用,仍需避免过量粗纤维蔬菜。

-水果:选择低渣水果,如苹果(去皮)、香蕉、葡萄,避免柿子、山楂(可能引起胃部不适)。

此阶段核心是“循序渐进”,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从小量开始,若无不适再逐渐增加。例如,首次吃瘦肉可从50克开始,无腹胀则下次增至75克。

3.术后3个月后:回归正常饮食,但需“适度”

-控制高脂肪食物:虽无需完全忌油,但仍应避免长期大量吃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肥肉、奶油蛋糕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保持饮食均衡:每日保证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优质蛋白(鱼、禽、蛋、豆制品)的摄入,主食粗细搭配(如米饭加少量燕麦)。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后突然大量进食),晚餐不宜过饱。

-个体化调整:若吃某种食物后仍感不适(如吃火锅后腹泻),可暂时避开,无需强迫自己适应。

四、术后饮食常见误区需避开

1.“术后要长期吃素”?错!

长期素食会导致脂肪摄入不足,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可能引起皮肤干燥、免疫力下降。术后3个月后,应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50-60克(约5-6汤匙油)即可。

2.“不能吃鸡蛋、牛奶”?看个人耐受

鸡蛋、牛奶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若术后吃鸡蛋羹、低脂牛奶无不适,完全可以吃;若吃后腹胀,可先少量尝试(如半颗鸡蛋),逐渐增加至正常量,无需因担心而完全忌口。

3.“多吃利胆食物能‘补’胆囊功能”?无科学依据

民间认为“吃南瓜、玉米能利胆”,但目前无证据表明这些食物能替代胆囊功能。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化,比刻意吃某类食物更重要。

4.“术后要大量进补”?适得其反

术后立即吃人参、燕窝、鸡汤等补品,可能因高脂肪、高蛋白加重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泻。术后1个月内无需刻意进补,营养均衡即可。

五、其他促进术后恢复的建议

除饮食外,以下措施也能帮助身体康复:

-适度运动:术后1周可散步(每次10-15分钟),2周后逐渐增加至每天30分钟,如快走、太极拳,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身体调节胆汁分泌节律。

-保持心情放松:焦虑、紧张可能加重腹部不适,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交流缓解压力。

-必要时用药:若术后腹泻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或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改善肠道菌群和胆汁代谢。

六、总结

胆囊切除后,身体会经历1-3个月的适应期,可能出现短期消化不适,但长期来看不会影响健康和营养吸收。术后饮食需分阶段调整:初期清淡易消化,中期逐步添加食物种类,后期回归正常饮食但需控制高脂肪摄入。

患者无需因“切了胆囊”而过度忌口,更不必盲目进补,关键是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耐受”原则。多数人在术后半年能像正常人一样饮食,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记住,科学护理比过度焦虑更重要,如有持续不适,及时咨询医生即可。

(宋利伟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普外肝胆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