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肱骨干骨折,桡神经损伤的"垂腕"警示

2025-04-10 20: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复杂的骨骼与神经架构中,肱骨干骨折犹如一颗突如其来的“炸弹”,而伴随其可能出现的桡神经损伤所引发的“垂腕”症状,则是身体亮起的一盏醒目红灯,警示着我们诸多关键信息。

肱骨干,作为手臂骨骼的关键支柱,承载着上肢的负重与活动重任。当它发生骨折时,往往是由于强大的外力冲击,如高处坠落时手部撑地、交通事故中肢体猛烈撞击等。这种暴力伤害不仅会让肱骨干骨质断裂,还可能在瞬间对周围组织造成连锁破坏,而桡神经就处于这危险的“风暴中心”。

桡神经,这条沿着肱骨干走行的神经“脉络”,负责支配前臂伸肌群以及手部部分感觉。一旦肱骨干骨折波及桡神经,就如同通信光缆被切断,神经传导受阻,肌肉失去指令,进而引发典型的“垂腕”表现。患者手腕无法正常伸展,呈下垂状态,宛如折翼之鸟,这不仅严重影响手部功能,使其无法完成握拳、抬手等简单动作,更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巨大阻碍,从拿筷子吃饭到开门拧钥匙,每一个日常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

“垂腕”是身体发出的直观求救信号,它揭示了骨折并非孤立事件,背后隐藏着神经损伤的隐患。对于医疗人员而言,这一体征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在急诊室,医生见到“垂腕”患者,首要怀疑就是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进一步通过详细查体,检查桡神经走行区域有无压痛、麻木,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部位与神经受损情况,才能精准制定治疗方案。

从治疗角度看,“垂腕”警示着紧迫性。若不及时处理骨折,断端可能持续移位,加重对桡神经的牵拉、压迫,导致神经损伤从可逆变为永久性瘫痪。手术复位固定骨折,为神经恢复创造稳定环境,是当务之急。同时,针对桡神经损伤,早期药物营养神经、后期康复训练刺激神经再生与肌肉功能重建,都围绕着逆转“垂腕”这一恶性循环展开。

对患者及家属来说,“垂腕”是生活质量下滑的警报。它意味着患者暂时告别独立生活,需要他人照料起居,心理落差与焦虑情绪随之而来。了解“垂腕”背后的原因与康复希望,有助于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在漫长恢复期保持信心,遵循医嘱进行康复锻炼,从细微的手腕主动抬起训练开始,逐步唤醒沉睡的神经与肌肉。

在康复进程中,“垂腕”也是衡量恢复效果的直观标尺。随着治疗深入,若手腕逐渐能伸展,哪怕只是微小角度,都标志着神经在重生、肌肉在觉醒,预示着患者正一步步摆脱残疾阴影,重回自理生活轨道。反之,持续垂腕且毫无改善,则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探寻是否存在遗漏问题,如神经吻合不佳、康复训练不规范等。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垂腕”,绝非简单肢体形态改变,它是身体机能受损的宣言,是医疗干预的集结号,更是患者康复路上的里程碑式标识。它时刻提醒着医患双方,在追求骨骼愈合的同时,要全力修复神经损伤,以恢复手部灵动、重塑生活希望,让“垂腕”早日成为过往,使手臂重焕生机,再次拥抱生活万千琐碎与美好。

(师会军 宝丰县人民医院 创伤中心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