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术后镇痛泵真的会上瘾吗?该不该用?

2025-04-12 19: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手术结束后,疼痛往往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第一道关卡。医生常会推荐使用镇痛泵缓解不适,但 “镇痛泵里有麻药,用了会上瘾” 的说法让许多人犹豫不决。这种担忧是否合理?术后镇痛泵到底该不该用?让我们从科学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镇痛泵的工作原理与药物成分
镇痛泵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通过预设程序将镇痛药物持续、微量地输入体内,达到控制术后疼痛的目的。其核心原理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传统注射方式中药物浓度波动导致的止痛效果时好时坏。目前临床常用的镇痛泵药物主要分为三类:

阿片类药物是术后镇痛的 “主力军”,包括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等。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发挥止痛作用,镇痛效果强,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术后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氟比洛芬酯、酮咯酸等,则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常用于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此外,部分镇痛泵会加入局麻药如布比卡因,通过阻断局部神经传导增强止痛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镇痛泵的药物剂量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体重、手术类型、疼痛耐受度等因素精准计算,每小时输注量通常仅为临床单次注射剂量的 1/10 至 1/20,这种低剂量持续给药方式与 “滥用” 有着本质区别。

“成瘾” 担忧的真相:医学界定与临床现实
公众对镇痛泵成瘾的恐惧,源于对 “药物依赖” 概念的误解。医学上的 “成瘾”(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表现为不可控制的药物渴求、强迫性用药行为,以及不顾后果的持续使用。而术后镇痛泵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在规范医疗场景下几乎不会导致成瘾。

研究数据显示,术后短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成瘾率不足 0.1%。这是因为治疗剂量的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痛觉传导通路,而非引发欣快感的奖赏回路。即使部分患者出现停药后短暂的不适(如轻微恶心、乏力),也属于药物依赖的正常生理反应,与成瘾的心理渴求有本质区别,且随着药物代谢会迅速消失。

对比来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术后疼痛反而危害更大。持续疼痛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还会抑制免疫功能,延缓伤口愈合。对老年患者而言,剧烈疼痛可能诱发认知功能障碍,延长住院时间。

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核心优势
在现代医学中,镇痛泵已成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体现在多个维度:

从疼痛管理效果看,镇痛泵能实现24 小时持续止痛,使患者疼痛程度控制在轻度(视觉模拟评分≤3 分),有效避免爆发痛的发生。这种稳定的镇痛效果让患者能更早开展肢体活动,如术后翻身、下床行走,这对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对康复进程而言,良好的镇痛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食欲恢复,为机体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支持。临床数据表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提前 6 小时,住院周期缩短 1-2 天。

从人文关怀角度,有效止痛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提升医疗体验。研究显示,接受规范镇痛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达 92%,显著高于未充分镇痛组(68%)。

哪些患者更需要使用镇痛泵?
镇痛泵并非适用于所有手术患者,临床需根据手术创伤程度、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以下几类人群尤其推荐使用:

大型手术患者,如开胸手术、腹部大手术、关节置换术等,由于创伤范围广、组织损伤严重,术后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镇痛泵能为其提供稳定的止痛效果。

老年患者因机体储备功能下降,疼痛耐受度低,且剧烈疼痛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使用镇痛泵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疼痛高敏人群,包括年轻女性、术前有慢性疼痛史的患者,往往对术后疼痛反应更强烈,提前使用镇痛泵能有效预防痛觉过敏的发生。

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疼痛易被忽视,采用镇痛泵(通常联合非阿片类药物)可避免疼痛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而对于创伤极小的手术(如体表脂肪瘤切除术)、术后疼痛轻微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止痛药达到满意效果,无需使用镇痛泵。

镇痛泵使用的注意事项与误区纠正
使用镇痛泵期间,患者及家属需了解相关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镇痛泵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生率约 10%-15%)、头晕、皮肤瘙痒等,多为轻度且可耐受。若出现呼吸抑制(极罕见,发生率<0.01%),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患者应妥善保护镇痛泵装置,避免牵拉、折叠导管,防止药物输注中断。当镇痛泵报警时(多为药物即将用尽或导管堵塞),无需恐慌,及时通知护士处理即可。

关于镇痛泵的常见误区需要澄清:“使用镇痛泵会影响伤口愈合” 是错误的,相反,有效止痛促进活动反而加速愈合;“镇痛泵会影响胃肠功能恢复” 也缺乏科学依据,目前临床采用的低剂量用药方案对胃肠动力影响极小;“能忍痛就不用镇痛泵” 更是不可取,忍痛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因应激反应阻碍康复。

理性选择:让镇痛泵成为康复助力
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是现代医学重视患者舒适度、促进快速康复的重要体现。所谓 “成瘾” 的担忧,源于对药物作用机制的不了解,在规范医疗操作下几乎不存在风险。

当医生建议使用镇痛泵时,患者及家属应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类型、预期疼痛程度、镇痛方案等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对于符合使用指征的患者,无需因恐惧 “成瘾” 而拒绝,错失促进康复的机会;而对于创伤小、疼痛轻的手术,也不必盲目追求镇痛泵。

疼痛管理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科学认识镇痛泵的作用与风险,才能让这一医疗技术真正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得力助手,在舒适、安全的状态下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余延召 汝州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