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影像报告里的 “结节”“阴影” 是癌吗?一文看懂影像术语

2025-03-11 13: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影像检查报告中,我们常常会看到 “结节”“阴影” 等术语,这些词往往会让人心里一紧,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癌症。那么,这些影像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真的就等同于癌症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帮助大家读懂影像报告,不再谈 “结” 色变。

一、影像检查中的常见术语
(一)结节
结节在影像检查里,通常指的是直径小于 3cm 的小团块。它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如肺、甲状腺、乳腺、肝脏、前列腺等。结节并非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影像观察结果。很多情况都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结节,比如局部发炎、陈旧炎症、组织增生,甚至长了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在影像上看起来都可能是个小团块。也就是说,体检报告上出现结节,只能说明身体里有个小团块,在医生综合诊断前,它并不能代表什么确切的疾病。

(二)阴影
阴影也是影像学上的一种常见描述。以肺部阴影为例,它是指在 X 线、CT 等检查中,肺部呈现出的密度增高区域,看起来比正常肺组织更 “白”。肺部阴影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并非只有肺癌这一种可能。

二、结节、阴影产生的原因
(一)良性病变
1、炎症:无论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还是真菌感染,都可能引发身体局部炎症,从而在影像上表现为结节或阴影。比如肺炎,肺部感染后,肺组织会产生炎性渗出,白细胞聚集来消灭炎症,这就可能改变肺组织的密度,在 X 线、CT 检查中呈现出大片 “发白” 的阴影。再如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可在肺部形成结节、渗出、空洞等阴影表现。早期肺结核在 X 线中可能呈现出哑铃状阴影,因为肺内病灶、淋巴结以及中间连接的淋巴管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肺结核容易使组织发生钙化,在 CT 中可观察到病变组织中出现 “非常白” 的钙化阴影,还可能形成边缘毛糙的 “虫蚀样空洞”。

2、良性肿瘤:像肺错构瘤、肺纤维瘤、甲状腺腺瘤、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在影像检查中也可能表现为结节。这些良性肿瘤的生长相对缓慢,边界通常比较清晰,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少。

3、陈旧性病灶:曾经患过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在治愈后可能会留下一些痕迹,比如肺部的钙化灶,这在影像上就表现为高密度的结节影。这些陈旧性病灶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二)恶性病变
当身体出现恶性肿瘤时,在影像检查中也可能表现为结节或阴影,如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不过,虽然癌症可能有这样的影像表现,但不能仅凭结节或阴影就确诊癌症。恶性结节或阴影通常有一些特征,例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有毛刺状或分叶状改变等。以肺癌为例,肿瘤组织会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在 X 线或 CT 影像中可能看到扩张性生长、毛刺征的表现,还可能形成不规则的偏心空洞。

三、结节、阴影与癌症的关系
(一)肺结节与肺癌
肺结节是体检中常见的发现。实际上,90% 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并非肺癌。肺结节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一般来说,良性肺结节多表现为规则形状,边界清晰光滑,生长缓慢,直径较小,且多为单个出现。而恶性肺结节多为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不清,可能呈现毛刺状、分叶状或蟹足样边缘,直径较大(通常大于 2 厘米),并可能呈多发性分布,病情进展速度通常较快。

结节的大小也是评估其良恶性的重要依据。直径小于 5 毫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极低(小于 1%),但仍需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 6 - 12 个月复查一次胸部 CT。直径在 5 - 10 毫米之间的小结节,恶性概率约在 2% - 6%,需要结合患者年龄、吸烟史、家族肿瘤史等危险因素,以及结节的形态学特征综合评估。直径在 10 - 30 毫米之间的结节,恶变风险显著升高,恶性概率可达 10% - 25%,属于临床重点关注对象。直径大于 30 毫米的,恶性可能性极高,往往伴随侵袭性生长特征,可能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引发咳嗽、咯血、胸痛等临床症状,应尽快通过手术切除、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病理诊断。

(二)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也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异常。用超声调查未经筛选的受试者发现,20% - 76% 的女性存在至少 1 个甲状腺结节,男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不低。不过,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总体上只有 4% - 6.5% 是癌。一般来说,如果甲状腺结节出现呼吸困难或吞咽受阻,可能是结节偏大压迫气管食管;声音嘶哑,可能是喉返神经受到结节压迫,且这种情况恶性机率比较高;结节同侧的淋巴结有异常表现,或者结节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纵横比失调),这些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三)乳腺结节与乳腺癌
乳腺结节大部分情况是良性乳房肿块,是一大类乳房良性病变的统称,包括纤维腺瘤、单纯性囊肿、乳腺炎等。乳腺结节大多是良性肿瘤,4% - 10% 是恶性。体检报告上一般会对乳腺结节进行 BI - RADS 分类,这可以简单理解为恶性度评分。BI - RADS 1 类和 2 类基本可以确定为良性,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BI - RADS 3 类多半是良性疾病,恶性几率小于 2%,需要 3 - 6 个月随访复查一次。BI - RADS 4 类有可能是恶性,需要做活检才能确定,根据风险 a 进一步细分为 4(低度可疑,恶性可能性为 2% - 10%,常规随访或 6 个月后随访)、4b(中度可疑,恶性可能性为 10% - 50%)、4c(高度可疑,恶性可能性为 50 - 95%)。BI - RADS 5 类,95% 以上的概率都是恶性,需组织学活检;BI - RADS 6 类是指通过病理活检已经证实的乳腺癌。

四、发现结节、阴影后该怎么办
当影像报告中出现结节或阴影时,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把报告拿给专业医生,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医生认为结节或阴影良性可能性大,可能会建议定期复查,通过观察结节或阴影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来进一步评估。例如,对于一些较小的、良性特征明显的肺结节,医生可能会让患者每年复查一次胸部 CT。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结节或阴影有增大、形态改变等异常变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通过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结节或阴影性质的金标准。

影像报告中的 “结节”“阴影” 并不等同于癌症,它们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部分情况下是良性病变。了解这些影像术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但最终的诊断和处理方案,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谢海燕 郸城县中心医院 CT,磁共振)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