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刀刺伤穿透腹部后为什么不能立刻拔出凶器?

2025-07-28 10: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紧急医疗救援中,面对刀刺伤等穿透性创伤时,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试图立即拔出体内的凶器。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从医学角度详细解释为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原位不动,以及正确的处理步骤是什么。

一、人体解剖结构与血管分布特点
腹部是一个复杂的区域,内部密布着重要的脏器和大血管网络。当尖锐物体如刀具刺入腹腔时,它可能已经损伤了肝脏、脾脏、肠道或主要的动脉静脉。这些器官和血管系统就像精密的水暖管道一样相互连接,任何轻微的变动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它们是向下半身供血的主干道,一旦破裂会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

此外,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丰富的血窦结构;脾脏则是免疫细胞的重要储存库。这两个器官质地脆弱且富含血管,受到外力作用时极易发生撕裂伤。如果贸然拔出刀具,原本被堵塞住的伤口会突然开放,血液将以喷射状涌出,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失血性休克。

二、止血机制的自然屏障作用
当异物停留在体内时,它会形成一个临时的“栓子”,部分阻塞受损血管断端,减缓血流速度。这种物理性的堵塞效应实际上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例如,在肢体动脉受伤的情况下,局部形成的血凝块可以帮助封闭破损处,防止继续失血。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腹部穿透伤——保留凶器相当于维持了一个人为的血痂,为后续的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人体自身的凝血系统也在积极工作。血小板聚集于创面形成初级止血栓,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丝编织成网状结构加固防线。这个过程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才能有效进行。若过早移除异物,不仅破坏了已有的微弱平衡,还会刺激新鲜出血点的大量涌现。

三、避免加重内脏损伤的风险
除了出血之外,随意移动体内异物还可能造成其他类型的损害。以胃肠道为例,其壁薄如蝉翼,布满皱褶。锋利的边缘在抽出过程中很容易划破更多的组织平面,扩大污染范围。消化液泄漏到腹腔内会引起严重的化学性腹膜炎,导致感染扩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对于胰腺这样的深部腺体组织而言,即使是微小的压力变化也可能激活胰酶分泌,引发自身消化过程。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极高。因此,保持现状是最安全的选择,直到专业人员到场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四、气压变化的隐患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压力关系。在某些特定位置的穿刺伤中,尤其是靠近膈肌的区域,拔除工具会导致气体交换异常。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的负压有助于肺扩张吸气;而腹压则推动横膈下降辅助呼气动作。两者通过薄弱的分隔带保持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状态,可能出现张力性气胸或其他呼吸功能障碍并发症。

特别是在合并肋骨骨折的情况下,断裂端可能会随着呼吸运动刺伤肺组织。此时若强行拖拽异物,无异于雪上加霜,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和风险系数。

五、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
既然不能轻易拔出凶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

1.固定支撑:使用硬质材料(如木板、杂志堆叠)制作简易夹板,将受伤部位牢牢固定住。目的是限制任何形式的位移,包括前后左右的晃动以及旋转扭曲。这有助于减少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2.敷料覆盖:用干净的布料或纱布轻轻按压伤口周围,但不要直接接触伤口本身。主要目的是吸收渗出的血液和其他体液,而不是施加压力试图止血。记住,过度压迫反而会加剧内部出血。

3.保暖保湿:保持患者体温正常至关重要。低温环境下容易诱发低体温症,影响血液循环效率。可以用毯子包裹身体,尤其是四肢末端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同时避免伤口干燥结痂过快,适当湿润有利于后续清创缝合操作。

4.尽快送医:在完成上述初步处置后,应迅速将伤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途中尽量保证平稳驾驶,减少颠簸震动。告知接诊医生关于伤势的具体细节,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六、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
到达医院后,急诊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影像学评估(CT扫描)、实验室检测等。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探查。如果确实需要取出异物,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且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出血或其他并发症。手术室配备有先进的止血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有时医生还会采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通过导管栓塞出血血管来实现非手术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那些不适合开腹手术的高危病人。

总之,面对刀刺伤穿透腹部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擅自拔出体内的凶器。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按照指导进行简单的现场处理,然后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专业的医疗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而我们的冷静与正确行动就是最好的救命稻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了解为什么不能立刻拔出穿透腹部的凶器,并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崔国航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