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擦伤、割伤、刺伤:家庭急救箱必备物品与处理步骤

2023-05-10 1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难以完全避免。无论是厨房烹饪时的轻微割伤,还是户外活动中的擦伤或刺伤,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这三种常见创伤的家庭急救方法,包括所需物品清单及具体操作流程,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为专业医疗救助赢得宝贵时间。

一、家庭急救箱的基础配置
一个功能齐全的家庭急救箱是应对日常小伤的基础保障。以下是一些核心组件及其作用:

1.消毒用品
碘伏棉签、酒精喷雾和生理盐水是清洁伤口的首选工具。它们能有效杀灭细菌,预防感染。其中,碘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因其刺激性较低;酒精则更适合完整皮肤表面的消毒;生理盐水用于冲洗开放性伤口内的异物和污染物。

2.敷料材料
无菌纱布垫、创可贴和自粘性胶带带用于覆盖保护伤口。根据伤口大小选择合适的尺寸,确保既能完全遮盖又能透气良好。对于较大面积的擦伤,可以使用凡士林纱布促进愈合。

3.止血工具
干净的布料(如旧毛巾)、绷带和止血粉(如有)可在出血较多时发挥作用。直接压迫是最简单有效的止血方式,必要时可结合抬高患肢的方法减少血流速度。

4.防护装备
一次性手套不仅保护施救者免受血液传播疾病的威胁,还能避免污染伤口。口罩则在处理口腔附近伤口时提供额外卫生屏障。

5.其他辅助用品
剪刀用于裁剪合适大小的敷料;镊子便于夹取细小异物;冰袋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止痛药片(如对乙酰氨基酚)有助于缓解不适感。所有物品均需定期检查有效期并及时更换。

二、擦伤的处理步骤
擦伤通常是由于皮肤与粗糙表面摩擦造成的表层损伤,常见于膝盖、手肘等突出部位。虽然看似简单,但正确护理能加速恢复并减少疤痕形成的风险。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方法:

1.初步评估
首先观察伤口的整体状况,判断是否有嵌入的砂石或其他颗粒物。如果有明显污物残留,切勿直接用手触碰,以免加重污染程度。

2.温和清洗
用流动清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灰尘和碎屑。接着使用生理盐水进一步冲刷,确保彻底清除所有可见杂质。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损伤新生组织。

3.消毒防感染
待伤口干净后,涂抹适量碘伏进行消毒。注意从中心向外周均匀涂抹,覆盖整个受损区域。待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4.适当包扎
根据伤口位置选择合适的敷料类型。关节处的擦伤建议使用弹性绷带固定,既保证活动自由又不失密封性。每天更换一次敷料,直至结痂自然脱落为止。

5.保湿促修复
在非暴露部位,薄涂一层凡士林软膏有助于保持湿润环境,加快表皮再生过程。同时,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色素沉着过度。

三、割伤的处理步骤
切割伤往往边缘整齐,深度不一,可能涉及真皮层甚至更深组织结构。这类伤口需要更加细致的处理,以防止深层组织感染和促进美观愈合。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指南:

1.立即止血
发现流血后,立即用干净纱布或布料直接按压伤口上方(近心端),持续施压直到出血停止。若血液渗透过厚,不要移除原有敷料,而是叠加新的一层继续加压。

2.抬高患肢
如果是四肢受伤,尽量将受伤部位抬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帮助减缓血液流速。这一措施尤其适用于手臂和腿部的大血管损伤。

3.彻底清创
止血成功后,用生理盐水仔细冲洗伤口内部,清除可能存在的血凝块和异物碎片。对于较深的切口,可用无菌镊子轻柔探查,确保无残留物遗留。

4.精细缝合准备
浅表割伤可直接粘贴创可贴;较深或较长的伤口则需要缝合处理。此时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师评估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剂,并根据情况进行美容缝合。

5.定期换药观察
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密切留意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增多等感染迹象。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四、刺伤的处理步骤
刺伤的特点是入口小而深,容易携带外来病原体进入体内深处。因此,这类伤口的处理重点在于彻底清理和预防破伤风感染。以下是详细的应对策略:

1.谨慎拔出异物
如果仍有物体残留体内,不要强行拔出,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应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由医生在影像引导下安全取出。自行处理可能导致异物断裂残留或推动其深入体内重要结构。

2.充分引流排脓
即使没有明显异物存留,也要特别注意伤口内部的清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尽可能冲出潜在的污染物。必要时可轻轻挤压周围组织促使淤积液体流出。

3.严格消毒灭菌
使用碘伏彻底消毒伤口内外两侧,特别是入口处周围的皮肤皱褶处。这些隐蔽角落往往是细菌藏匿的地方,务必仔细处理。

4.注射疫苗预防
所有较深的刺伤都应考虑接种破伤风抗毒素疫苗,尤其是当上次接种时间超过五年或者不确定免疫状态时。这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5.密切随访监测
刺伤后的几天内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如果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加剧等症状,可能是感染的信号,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总结与提示
无论是擦伤、割伤还是刺伤,及时正确的初步处理都能显著改善预后效果。关键在于保持冷静,遵循科学的急救原则:先止血再清洗消毒,最后妥善包扎固定。同时,了解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同样重要——对于深度较大、出血不止或疑似感染的情况,务必及时就医。通过合理配备家庭急救箱并定期更新物资,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小意外,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崔国航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