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与搬运禁忌有哪些?

2023-09-16 10: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骨折作为常见的外伤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二次损伤甚至永久性功能障碍。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中,合理的临时固定和安全的搬运方式,是保护伤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及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操作,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

一、认识骨折:为何需要谨慎对待?
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通常由直接暴力(如撞击)、间接暴力(如扭伤)或积累性劳损引起。根据是否穿透皮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类型;按断裂程度又可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无论哪种情况,受伤部位都会伴随剧烈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此时,如果随意移动患肢,可能造成以下严重后果:

血管神经损伤:错位的骨片可能刺破周围的血管或神经,导致大出血或感觉运动障碍。

软组织进一步破坏:不当的操作会加重肌肉、韧带等结构的撕裂伤。

休克风险增加:特别是多发性骨折或合并内脏损伤时,剧烈疼痛和失血可能引发休克。

因此,在专业医疗救援到来之前,采取适当的临时固定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二、临时固定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
所谓“临时固定”,即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将骨折部位稳定下来,防止其移动造成更多伤害。以下是几个核心原则和技术要点:

1.临时固定的基本原则

超关节固定:固定范围应覆盖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以确保整个肢体处于制动状态。例如,前臂骨折需固定腕关节和肘关节;小腿骨折则要包括踝关节和膝关节。

松紧适度:绑带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可太松失去固定效果。理想的状态是既能限制活动又不妨碍远端血运。

衬垫保护:在夹板与皮肤接触处放置软物(如毛巾、衣物),避免局部受压形成压疮。

观察末梢循环:定期检查手指/足趾的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确保没有缺血现象发生。

2.常见部位的具体操作

上肢骨折(肱骨、尺桡骨)
可以使用木板、杂志卷成的筒状物作为外固定支架。将前臂置于功能位(半屈曲状),用绷带螺旋形缠绕包扎,注意避开肘窝处的动脉血管。若现场缺乏硬质材料,也可将患侧上臂贴胸壁并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下肢骨折(股骨、胫腓骨)
对于大腿根部至脚踝之间的任何一段骨折,建议采用长腿石膏托或自制担架进行整体固定。如果没有专业设备,可将双腿捆绑在一起作为临时支撑结构。特别注意膝关节后方腘窝处的血管神经束,切勿过度压迫。

脊柱骨折
这是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因为不当搬运极易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怀疑颈椎受伤时应立即佩戴颈托;胸腰椎损伤则需要多人协同平移至硬质担架上,保持身体轴线一致。绝对禁止弯曲扭转躯干!

锁骨骨折
使用“8”字形绷带环绕双肩交叉于背部打结,使两肩向后伸展,从而减少胸廓扩张对断端的牵拉刺激。同时鼓励伤员做深呼吸练习,预防肺部并发症。

3.就地取材技巧
野外环境下常常找不到标准的医用器材,这时就需要灵活运用周围物品:树枝、竹竿可作夹板;围巾、腰带能充当绑带;甚至是鞋带也能派上用场。关键是要保证材料的清洁卫生,尽量选择光滑无棱角的表面接触皮肤。

三、搬运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禁忌
即使完成了良好的初步固定,错误的搬运方式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以下是几项绝对要避免的行为:

1.严禁单人背驮运送
这种方式会使脊椎承受巨大压力,尤其是腰背部骨折的情况下,很容易加重脊髓损伤。正确的做法是由至少两名救援者分别负责头部和躯干、下肢的不同部位,同步平稳抬举。

2.避免拖拽滑动
直接拉着病人的衣服在地上拖行会造成皮肤擦伤,更重要的是无法控制骨折端的移位方向。应该使用担架或其他平板装置水平转移伤者。

3.禁止扭曲身躯
特别是在疑似脊柱骨折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弯曲、旋转动作都可能导致椎管内结构受损。必须保持头颈躯干成一直线,整体滚动翻转。

4.慎用轮椅代步
普通轮椅缺乏足够的支撑力,颠簸路面上的震动反而会加剧骨折处的不稳定。只有在确认病情稳定且道路平坦的前提下才可考虑短距离使用。

5.忽略生命体征监测
在整个转运过程中,持续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脉搏强弱等指标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应立即停止行动并重新评估状况。

四、常见误区辨析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这里列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纠正方法:

1.误区一

错误做法:试图复位突出的骨头
正确做法:不要尝试自行复位
原因解释:非专业人士缺乏无菌条件和技术经验,盲目复位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加重损伤。

2.误区二

错误做法:热敷消肿止痛
正确做法:冷敷为主,48小时后改热敷
原因解释:急性期热敷会加速血管扩张,加重肿胀出血;后期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3.误区三

错误做法:让伤员饮酒镇痛
正确做法:严禁给予酒精饮料
原因解释: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干扰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4.误区四

错误做法:长时间捆绑过紧
正确做法:定时放松检查血液循环
原因解释:持续高压会导致组织坏死,每隔1小时左右需适当松开重新调整松紧度。

六、总结:冷静处置,科学施救
面对突发的骨折事件,保持镇定是最宝贵的品质。记住以下几点口诀:“一看二问三不动”(观察环境安全性→询问伤情详情→不轻易挪动伤员)、“先固定再搬运”、“轻拿轻放稳运输”。通过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每个人都能在紧急时刻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当然,所有的临时措施都无法替代专业的医学治疗,尽快联系急救中心并将伤者送往医院才是最终解决方案。总之,正确的临时固定与谨慎的搬运是骨折急救成功的两大支柱。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为后续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崔国航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