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中,肺部作为呼吸系统的核心,承担着至关重要的气体交换任务。然而,当肺部出现一些微小的“异常”——肺结节时,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担忧与不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你所不知道的肺部小秘密。
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肺部出现的一个小小的结块。从医学定义上看,它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在肺部影像上表现为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其直径一般小于等于3厘米。根据大小,肺结节可分为微小结节(直径小于等于5毫米)、肺小结节(直径5 - 10毫米)和肺结节(直径11 - 30毫米)。
肺结节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首先,吸烟是一个重要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每一次吸入肺部,都会在肺组织中留下痕迹。长期累积下来,这些有害物质会引发肺部的慢性炎症,进而导致结节的形成。想象一下,吸烟就像是用砂纸不断擦拭肺部,表面看似平静,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伤害。
其次,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们暴露在各种污染物中,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这些污染物进入肺部后,长期刺激会引发肺部慢性疾病,甚至导致肺结节的产生。有研究指出,空气污染水平越高,肺结节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某些城市的居民出现肺结节的几率,比那些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好地方的人要高得多。
再者,感染也是肺结节形成的一个常见原因。细菌、病毒或者真菌等侵入人体后,会引发肺部炎症反应,体内的免疫系统开始进行防御。结果,肺部的组织受到刺激,最终形成了结节。这个过程,就像墙壁上的污渍,原本清晰干净的表面被污染了,身体免疫系统出动清除这些入侵者,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小小的结块。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肺结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一些遗传性的因素可能让某些人更容易患上与肺结节相关的疾病。比如,某些家族成员之间肺结节发生的几率比其他家庭成员要高,这是因为基因可能像一张命运的地图,在某些情况下引导着人的健康走向。
除了上述因素,粉尘吸入、自身免疫力下降、不良饮食习惯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影响等,也都可能成为肺结节形成的诱因。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却不做好防护,身体免疫力低下时病菌容易侵入肺部,经常食用油炸、辛辣等易上火食物,以及因生病做过放射性检查等,都可能对肺部造成损害,增加肺结节形成的风险。
肺结节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当肺结节累及肺部神经时,可能引起持续的反复咳嗽;感染性肺结节通常伴有黄色或绿色脓痰。当肺结节影响胸膜或胸壁时,可能引起胸痛,这种痛感会随着呼吸和咳嗽而加剧。如果肺结节体积不断增加,压迫到大支气管,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喘息和呼吸困难。若肺结节侵犯到肺部血管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血的情况。恶性肿瘤或结核感染引起的肺结节,患者可能会有疲劳、轻微发热、体重减轻、夜间出汗等非特异性症状。如果结核病迅速恶化,还可能会出现高热症状。
在诊断方面,虽然胸部X光对诊断肺结节和确定病变位置有一定的帮助,但其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与X光相比,胸部CT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结节信息,包括位置、大小、形状、密度、边缘和内部结构等,是目前诊断肺结节的主要手段。
在治疗上,对于良性结节需要结合病因进行治疗。如结核结节患者可使用抗结核的药物治疗,炎性结节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对于真菌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而对于体积较大压迫相应器官引起症状或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彻底切除受影响的肺组织,降低恶性转化的风险。
肺结节虽然看似微小,但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了解肺结节的形成原因、症状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肺部健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重视这些肺部小秘密,守护好自己的呼吸健康。
(苏煜强 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