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盒上的“黑话”看不懂?药师教你1分钟读懂药品说明书!

2024-11-04 18: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药品说明书是患者用药的“指南针”,但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常让人望而却步。从处方单上的“Rp”“q.d”到说明书里的“慎用”“禁用”,这些“黑话”背后藏着关键用药信息。本科普将通过拆解说明书核心模块,结合真实案例,教您1分钟抓住关键要点,安全用药。

一、药品名称:通用名是“身份证”,商品名是“昵称”

每盒药品都有两个关键名称:

通用名:全球统一命名的“化学身份证”,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同一通用名的药品成分相同,无论包装如何变化,本质一致。

商品名:企业注册的专属名称,如“泰诺林”“芬必得”。同一通用名可能对应多个商品名,但成分和疗效无差异。

避坑指南:购买药品时,务必核对通用名,避免重复用药。例如,感冒药“泰诺”(酚麻美敏片)和“白加黑”(氨酚伪麻美芬片)均含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可能超量。

二、成分与剂型:看清“原料”和“包装”

1.成分表:警惕重复用药

单一成分制剂: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成分表仅含阿司匹林。

复方制剂:如“复方氨酚烷胺片”,成分表包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等。

2.剂型:决定用药方式与时间

肠溶片/胶囊:需空腹服用,避免胃酸破坏药效。例如,奥美拉唑肠溶片若饭后服用,吸收率下降50%。

缓释片/控释片:不可掰碎或咀嚼。某患者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掰开服用,导致血压骤降晕厥。

特殊剂型:如泡腾片需完全溶解于水后服用,直接吞服可能引发窒息。

三、适应症与禁忌:对症用药,远离风险

1.适应症:明确“能治什么病”

西药:如“阿莫西林胶囊”适应症为“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中成药:以“功能主治”描述,如“连花清瘟胶囊”功能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主治流行性感冒。

关键提醒:适应症需与疾病症状严格匹配。例如,细菌性感冒需用抗生素,病毒性感冒用抗生素无效。

2.禁忌:划清“红线”

禁用:绝对禁止使用,如“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

忌用: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对乙酰氨基酚”。

慎用:需权衡利弊后使用,如“孕妇慎用布洛芬”。

四、用法用量:精准计算,避免“超量”

1.用药时间:遵循生物钟

q.d(每日1次):如降压药晨起服用,控制晨峰血压。

tid(每日3次):需间隔8小时,如抗生素每8小时一次以维持血药浓度。

特殊时间:如“睡前服”的镇静药(地西泮)、“饭前服”的胃黏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

2.剂量换算:警惕“毫克”与“克”

儿童用药:需按体重计算剂量。例如,布洛芬混悬液每毫升含20mg,10kg儿童单次剂量为50mg(2.5ml)。

老年人用药:肝肾功能下降,需减半剂量。如某患者因未调整地高辛剂量,导致中毒性心律失常。

五、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提前预警,降低风险

1.不良反应:理性看待“副作用”

常见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约10%。

严重反应:如青霉素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

2.药物相互作用:避免“1+1>2”的危害

禁忌组合:如“阿司匹林+华法林”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增效组合:如“氨溴索+抗生素”可增强抗菌效果。

六、特殊标识与黑框警示:一眼识别“高风险”药品

1.专用标识

外用药品:标签标注红色“外”字。

精神药品:标注绿色“精”字,如地西泮片。

生物制品:标注“生物制品”字样,如胰岛素注射液。

2.黑框警示:最高级别警告

适用范围:仅用于处方药,如“罗格列酮”说明书黑框警示:“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识别方法:黑框警示位于说明书标题下方,用加粗黑体字标注。

七、贮藏与有效期:保障药效“生命线”

1.贮藏条件

常温:10-30℃,如大多数片剂。

冷藏:2-8℃,如胰岛素需冰箱保存。

避光:如硝酸甘油需棕色瓶保存,光照易失效。

2.有效期标注

格式:如“有效期至2025.07”表示2025年6月30日过期。

过期风险:过期药品可能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例如,过期四环素会引发肾小管损伤。

八、儿童与孕妇用药:特殊人群需“定制化”

1.儿童用药

剂型选择:优先选用口服液、颗粒剂,避免片剂呛咳。

剂量调整: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如“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剂量为10-15mg/kg。

2.孕妇用药

风险分级:

A级:安全(如维生素B1)。

X级:禁用(如利巴韦林)。

药品说明书是法律文件,更是用药安全的“护身符”。掌握以下口诀,轻松应对“黑话”:“通用名核对,禁忌要牢记;用法按时间,剂量换算细;不良反应看,相互作用避;特殊人群慎,贮藏有效期。”

用药无小事,细节定成败。下次服药前,不妨花1分钟仔细阅读说明书,让每一粒药都发挥最大疗效,远离风险!

(张珂 长垣市人民医院 药房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