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康复训练做不对,骨头长好也白费!

2024-10-18 11: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骨折后的恢复过程中,许多人往往只关注手术的成功,却忽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骨头长好了,就能恢复如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康复训练做不对,骨头长好了也可能白费!

骨折后,虽然骨头通过手术被固定住,但周围的肌肉和关节却会因为长时间的不动而发生一系列变化。肌肉会因为缺乏运动而萎缩,变得软塌塌的,失去原有的力量;关节则会像生锈的门轴一样僵硬,活动范围受限。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直、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康复训练在骨折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头的愈合,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恢复关节的功能。可以说,康复训练是骨折术后恢复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呢?这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但一般来说,康复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术后早期(1-2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无痛范围内的训练,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这些动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训练时一定要遵循无痛原则,如果感到伤口或骨头疼痛,应立即停止训练。

术后中期(3-6周):这个阶段拆除了石膏或夹板后,关节僵硬是最大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主动加被动”地活动关节,如上肢骨折的病人可以用健康的手帮着受伤的手做肘关节屈伸,下肢骨折的病人则可以进行膝关节弯曲训练等。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每天比前一天多弯一点角度,同时可以配合热敷来提高训练效果。

术后后期(2-3个月):当拍X光片显示骨头长好了,就可以开始慢慢负重练习了。下肢骨折的病人刚开始可以扶着双拐,让受伤的脚轻轻沾地,逐渐增加负重和时间。上肢骨折的病人则可以开始拎轻东西,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别拎重物。

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红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比如过早负重、过度训练等都可能导致二次伤害或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其是。

此外,康复训练不仅是对身体的恢复,更是对心理的重建。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康复训练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康复训练在骨折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骨头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在骨折后一定要重视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骨头真正长好,恢复如初!

(张鹏飞 镇平县妇幼保健院 骨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