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人摔跤=骨折警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全攻略

2024-06-06 13: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老年人摔跤: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高达30%,其中10%会导致严重伤害。更令人担忧的是,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的概率是年轻人的5倍以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李教授指出:"老人摔跤绝不是简单的意外,而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预警信号。"

临床上,老年人最常见的三大骨折部位分别是:髋部骨折(俗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这些骨折往往源于看似平常的日常动作:弯腰捡东西、下床时没站稳、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引发骨折。

二、骨质疏松:骨折背后的"沉默帮凶"

骨质疏松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达19.2%。这种疾病会使骨骼变得像蜂窝一样疏松多孔,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最终导致骨骼脆弱易折。

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的发展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许多老人直到发生骨折才意识到自己患病。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主任提醒:"身高缩短3cm以上、出现驼背、经常腰背疼痛,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重要信号。"

三、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三重防护网"

1. 基础防护:营养+运动+阳光

钙质补充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除奶制品外,豆腐、芝麻酱、虾皮等都是优质钙源

维生素D :每日补充800-1000IU,可通过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和食用深海鱼获取

抗阻运动 :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能显著增强骨密度

2. 环境改造:打造安全家居

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

保持走道通畅,移除地毯等绊脚物

卧室设置夜灯,避免夜间跌倒

选择防滑鞋底的家居鞋

3. 医疗干预:早筛早治

建议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已确诊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定期评估视力、平衡能力和用药情况(某些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

四、骨折后的"黄金救治期"

一旦发生骨折,前24小时是救治的关键窗口期。特别是髋部骨折,研究显示:在48小时内手术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张主任强调:"老年人骨折后卧床时间越长,发生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

五、康复管理:打破"二次骨折"魔咒

令人忧心的是,发生过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人,二次骨折风险将增加2-4倍。因此,骨折后的康复管理同样重要:

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继续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使用髋部保护器等辅助器具

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折愈合情况

六、特别提醒:这些误区要避开

只补钙不补维生素D(钙难以被吸收)

认为多躺少动更安全(缺乏运动加速骨质流失)

把骨质疏松当作正常衰老现象(这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骨折愈合后就停止治疗(需持续管理骨质疏松)

结语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个人、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记住这个"防跌口诀":营养均衡勤运动,家居改造除隐患,定期检查早干预,科学治疗保骨康。让我们共同守护家中长辈的骨骼健康,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张鹏飞 镇平县妇幼保健院 骨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