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术后最常问的一句话便是:“我的病还会复发吗?” 这个问题背后,是对健康的渴望与对疾病的恐惧。事实上,肿瘤复发是临床常见现象,但并非不可预防。了解复发的原因并做好针对性防护,能显著降低风险,为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肿瘤为什么会复发?
肿瘤复发的本质是残留的癌细胞在体内重新增殖。手术虽能切除可见的肿瘤病灶,但微小的癌细胞可能已潜伏在血液、淋巴系统或邻近组织中,这些 “漏网之鱼” 会在身体免疫力下降、环境诱因出现时卷土重来。比如乳腺癌患者术后,若雌激素水平长期异常,可能刺激残留细胞再次活跃;结直肠癌患者若肠道慢性炎症未控制,也会增加复发概率。
此外,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复发风险直接相关。低分化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强、转移速度快,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临床数据显示,晚期肿瘤患者术后 5 年复发率可达 60% 以上,而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复发率可降至 20% 以下。
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措施
一、坚持规范的辅助治疗
手术只是肿瘤治疗的第一步,术后辅助治疗是阻断复发的关键。以肺癌为例,ⅠB 期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可使 5 年复发率降低 15%;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能将复发风险减少近一半。
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治疗周期,切勿因暂时无症状而擅自停药。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脱发等副作用,可通过调整饮食(如少食多餐、补充高蛋白)和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缓解,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调整方案。
二、打造 “抗癌体质”
免疫力是身体对抗癌细胞的天然屏障。术后 6 个月至 1 年内,患者应通过科学方式重建免疫防线:
· 营养支持:每日保证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膳食纤维(全谷物、绿叶菜)和抗氧化物质(蓝莓、西兰花)的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研究表明,维生素 D 水平过低会增加复发风险,可适当晒太阳或补充制剂。
· 运动康复:根据体力循序渐进,从每天 10 分钟慢走开始,逐渐增加至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太极)。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 睡眠管理:长期失眠会使免疫力下降 30% 以上,建议固定作息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通过冥想、音乐放松身心。
三、做好定期复查监测
肿瘤复发往往悄无声息,定期复查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不同肿瘤的复查频率不同:
· 乳腺癌:术后 2 年内每 3 个月复查一次,3-5 年每 6 个月一次,5 年后每年一次,主要检查乳腺超声、肿瘤标志物等。
· 肝癌:术后 1-2 年内每 2-3 个月复查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3-5 年每 4-6 个月一次。
复查时需完整告知医生近期症状,如体重骤降、持续疼痛等,这些都可能是复发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四、调整心态与生活环境
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神经 - 内分泌系统抑制免疫功能,增加复发风险。患者可通过加入抗癌互助小组、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疏导情绪,家人的陪伴与理解也至关重要。
同时,需远离致癌环境:避免接触甲醛、苯等化学物质,戒烟限酒,厨房做好通风以减少油烟暴露。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建议亲属也进行癌症筛查,实现早预防。
科学看待复发,不被恐惧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出现复发也并非绝境。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许多复发患者仍能获得长期生存。例如,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使用 PD-1 抑制剂后,5 年生存率已从 10% 提升至 40%。
肿瘤术后复发是可控的风险,而非必然结果。通过规范治疗、科学养护、定期监测,患者完全可以将复发率降到最低。记住,抗癌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积极的行动,都是在为生命争取更多时间。
(郑巍巍 河南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