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这一突如其来的脑血管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功能损害,如半身瘫痪、语言丧失、吞咽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脑梗后3个月被视为黄金恢复期,这一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就为大家介绍5个关键动作,助力脑梗后遗症的减轻。
一、床上自主训练与翻身坐起
在脑梗后的早期恢复阶段,床上自主训练尤为重要。患者应首先从简单的床上动作开始练习,如翻身。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左右两边都要反复练习,每次翻5至10次,一天进行3至4组。随着能力的提升,患者可以尝试自己坐起来。一开始可能比较困难,可以先将床头摇高一点靠着坐,再慢慢过渡到自己完全坐直,每次坐10至15分钟,一天坐3至4次。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核心肌群力量,为后续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二、坐位平衡与站立训练
当患者能够在床上自主坐起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了。坐在床边或者椅子上,双手向前平举,保持身体不晃动,能够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试着向左右两侧转身,每次训练15至20分钟,一天进行3次。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减少跌倒的风险。
随后,站立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人或康复师的帮助下,患者先在床边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稳后逐渐减少支撑,自己尝试站立。每次站5至10分钟,一天进行3至4次。站稳后可以扶着东西慢慢移动脚步,为后续的行走训练做好准备。
三、行走训练与步态调整
行走训练是脑梗后恢复的关键环节。在家人或康复师的搀扶下,患者先在平坦的地方迈小步慢慢走,每天走2至3次,每次走10至15分钟。随着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时间。同时,要注意步态的调整,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出现足内翻等异常步态。
四、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对于脑梗后手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可以准备一些小物件,如豆子、积木等,用手抓豆子从一个碗抓到另一个碗里,每次抓5至10分钟,一天进行3至4次。还可以练习用手拿笔写字、拿筷子夹东西等,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五、语言障碍训练与交流能力提升
对于脑梗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来说,语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康复训练需要抓住黄金恢复期,通常发病后3至6个月效果最佳。患者可以从简单发音开始练习,如模仿咳嗽声、吹气动作等,逐渐过渡到构音校正和句子组织训练。同时,还可以利用视觉辅助工具进行词汇重建训练,如制作高频词图卡进行指认训练等。
在交流能力提升方面,可以创造对话环境,设置固定问答时间,引导患者用完整句子回答。观看天气预报时暂停画面,引导患者描述天气图标含义等。还可以准备沟通画板作为备用沟通工具,当患者表达困难时可通过指认图标传递需求。
总之,脑梗后3个月是黄金恢复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后遗症。以上介绍的5个关键动作涵盖了床上自主训练、坐位平衡与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与步态调整、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以及语言障碍训练与交流能力提升等方面。患者应在家人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些训练,并坚持长期锻炼以巩固和提高功能。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积极面对疾病挑战,争取早日康复。
(师志华 三门峡市陕州区甘棠卫生院 全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