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2025-08-01 12: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每年挽救了数百万患者的生命。但在临床实践中,输血反应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统计,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3%,其中严重反应占0.1%-0.5%。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输血安全。

一、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

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免疫性反应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输血反应的70%。当受血者体内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反应时,就会引发免疫应答。这种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

非免疫性反应主要包括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电解质紊乱等。其中,细菌污染是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可能引发败血症。循环超负荷则常见于老年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个体差异在输血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输血反应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而有过敏史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二、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血液筛查是预防输血反应的第一道防线。现代血站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每份血液进行传染病筛查、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测。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和血型不合的风险。

血型匹配技术不断进步,除了常规的ABO和Rh血型系统外,现在还会进行更细致的血型抗原匹配。对于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还会进行特异性抗体筛查,以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

输血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这包括正确的患者身份核对、输血前评估、输血速度控制等环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个步骤都准确无误。

三、输血反应的护理对策

早期识别是处理输血反应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发热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表现,则提示可能发生严重反应。

应急处理流程必须熟练掌握。一旦发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过敏反应需要抗组胺药物,而溶血反应则需要碱化尿液等特殊处理。

患者教育是预防输血反应的重要环节。需要向患者解释输血的风险和必要性,告知可能出现的反应症状,并指导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及时报告不适。同时,也要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总之,输血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护理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未来,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体化输血方案将成为可能,这将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张蕊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液二)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