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与治疗

2025-01-15 09: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并发症的困扰,肩关节半脱位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不仅会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还可能导致疼痛等不适,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认识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简单来说,就是肩关节的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肱骨头部分脱出关节盂,但又没有完全脱离。在脑卒中患者中,由于脑部受损,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使肩部周围的肌肉力量失衡,无法有效地维持肩关节的正常位置,从而引发肩关节半脱位。一般在脑卒中发病后的2-3周内较为常见,患者会感觉到肩部松弛,活动时肩部有异样感,严重时甚至能看到肩部外形的改变。

肩关节半脱位病因:

1.肌纤维呈水平走向的冈上肌、冈下肌为主的肩部肌肉的肌力下降

2.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延长(患肢自身重力作用)

3.肩胛周围未定结构的张力下降或拮抗肌之间张力的失衡

4.肩胛骨位置异常,肩关节锁住机制消失。

预防方法

1.正确的体位摆放

仰卧位:患者应仰卧在床上,头偏向患侧,患侧肩部下方可垫一个薄枕,使肩部稍向上抬,防止肩部受压和后缩。上肢伸直并稍外展,肘、腕关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这样的体位可以避免患侧上肢因重力作用而下垂,减少肩部肌肉的牵拉。

患侧卧位:这是对患侧肩部比较有利的体位。患者侧卧,患侧在下,患侧肩部前伸,使肩胛骨处于正常位置,上肢伸直,手掌向上。健侧下肢屈曲放在身前的枕头上,这样可以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同时减轻患侧肩部的压力。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肩部前伸,上肢伸直放在身前的枕头上,避免患侧上肢受压。枕头要足够高,使患侧上肢与身体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防止肩部下沉。

2.早期康复训练

被动活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对患侧上肢进行被动活动。家属或康复治疗师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腕,缓慢地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以及旋转等活动,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2-3组。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肌肉按摩:对肩部周围的肌肉进行按摩,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张力,预防肌肉萎缩。按摩时可以采用揉、捏、按等手法,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5-20分钟,每天2-3次。

肩胛骨活动训练:帮助患者进行肩胛骨的上提、下降、前伸和后缩等活动。例如,用手握住患者的肩胛骨,引导其进行前后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2-3组。这有助于改善肩胛骨的运动功能,增强肩部的稳定性。

3.使用辅助器具

肩托:可以选择合适的肩托来帮助支撑患侧肩部,减轻肩部的重力负荷,维持肩关节的正常位置。肩托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肩部情况进行调整,确保佩戴舒适且固定效果良好。一般在患者坐立或站立时佩戴,每天佩戴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

吊带:上肢吊带可以将患侧上肢吊起,使肩部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肩部肌肉的牵拉。吊带的长度要合适,以能使患侧上肢舒适地悬挂,且不会对肩部造成过度压迫为宜。在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如坐轮椅、行走等,可佩戴吊带。

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极片将特定的电流作用于肩部周围的肌肉,如三角肌、冈上肌等,引起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3-5次。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恢复肌肉的运动功能,改善肩关节的稳定性。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于肩关节周围的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周2-3次。超声波治疗对于缓解肩关节半脱位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有较好的效果。

关节松动术:康复治疗师通过专业的手法对肩关节进行松动,调整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的位置关系,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法和力度,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2-3次。关节松动术可以改善肩关节的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

功能性贴扎: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促进肌肉收缩:患肩外展45°,屈肘90°,于肩胛下角水平,[锚]固定于肩胛上角内侧,[尾]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角肌粗隆。然后同样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以增加感觉输入,引导肩关节上提、外旋,纠正肩关节半脱位:体位摆放如初次体位,[锚]部分重叠于上一层贴布,[尾]于肩胛上角内侧沿肩胛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螺旋向患肢远端环绕,延展于上臂中下段。如若伴有肩痛可在疼痛部位先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以减轻疼痛,每次贴扎维持2d左右。

2.康复训练

主动运动训练:当患者的肌肉力量有所恢复后,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训练。例如,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用患侧上肢进行简单的伸展、上举等动作,开始时可能动作比较困难,但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和幅度。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组。主动运动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训练,如穿衣、梳头、拿东西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患者上肢的协调性和功能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复杂性,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患侧上肢的功能。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虽然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通过早期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坚持进行预防和治疗措施,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李翠玲 郑州市中心医院 康复治疗部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